355. 坚守本心(1 / 2)

大学毕业,就职时遇上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世道不景气,要四处低头才能有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等到经济回暖,广场协议签订后,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虽然其他行业热火朝天,但是他工作的大型机械制造公司,却又受到时代的冲击,前途越来越灰暗。

弟弟中川信吾在众多机会面前挑花了眼的时候,哥哥中川大吾的日子却谈不上顺利。

大学毕业后一起入职了现在这家公司的同学,一起出去喝酒的时候,偶尔会抱怨上一句:“怎么能一点好事都遇不到呢?”

对中川大吾和他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运气确实谈不上很好。

现在潇洒度日的弟弟,说起现在这个时代的时候,神采飞扬当中,还带着一丝松了口气的庆幸。每到这时,中川大吾都笑着说他“运气很好”。

信吾运气好吗?当然很好。

但是,中川大吾也丝毫没有羡慕弟弟的感觉,即使现在的生活暂时有些困难,他也没有那种羡慕嫉妒别人的人生的想法。

不仅如此,从小到大,他也都知道弟弟信吾心中的挣扎。

信吾身为次子,对前面的兄长既尊敬,又想要去挑战,视他为肩膀,有时又把他看作敌人,性格纤细的信吾,面对中川大吾的时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在中川大吾的觉察当中。

而对于现在潇洒度日,终于放下了心中挣扎的信吾,中川大吾一边为弟弟高兴,一边也为他担忧。

不管怎么说,在他眼中,这样的生活状态,像是始终踩在云层之上。虽然飘飘然的感觉不错,但也说不好几时会掉下来。

老派的中川大吾坚信应该脚踏实地过日子,这种想法在弟弟信吾看来,大概是老旧过时的,但是,比起踩在云层上的生活,中川大吾还是觉得脚踏实地的日子更安心。

可即使如此,时代也的确朝着一个令他想都没想过的方向发展着,即使是内心坚定的中川大吾,也时不时的感受到一种无所适从。

身处这样的时代,到底应该怎样去生活才对呢?

午休的时候,中川大吾在公司的书报架那里拿了本《周刊现代》,这是他每周必看的杂志,在公司内部,这本杂志也很受欢迎。

一篇篇翻过去,感兴趣的就认真看完,不感兴趣的就草草翻过,就这样,翻到了川畑吉一郎撰写的那篇《永远青春,永远美好的十七岁》。

“今年是南沙织桑出道十七周年。十七年前,我听到南国来的少女唱着《17岁》,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到来。”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吸引了中川大吾。不为别的,他学生时代,曾是南沙织的忠实粉丝。

南沙织引退十年,还能有知名的评论家在文章里提到她,中川大吾一面怀念,一面认真看下去,想知道川畑吉一郎都写了些什么。

虽然开头写了南沙织,不过南沙织在文章当中类似于话引子,川畑吉一郎的笔触很快转到了对时代的探讨上面。中川大吾不奇怪、或者说理所当然才对,毕竟这是《周刊现代》的社会版,而不是音乐杂志的乐评。

川畑吉一郎笔下写到的时代,有中川大吾切身经历过的时代,因而读起来感触格外真实。当然,也有中川大吾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比如川畑吉一郎写到的左翅青年们那一节。

“左翅青年们失败以后,学校也从之前的校园纷争当中吸取经验,管理制度也随之改变,变得更加完善。

“学生们追求自由的空间被压缩,只好老老实实服从学校的体制。双重的打击,使得以后的学生们身上,失去了那种希望与热情,以及积极的行动力。”

但是,中川大吾心想,虽然他没有当过左翅青年,但是左翅青年们失败以后带来的后续影响,却也切实的影响到了他这个后来的学生——重新改革后的学校管理制度,刚刚好用来管理他这个后来的学生。

从这点来说的话,时代的确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的东西,有因就有果。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是过去的因结出的果,还是为未来的果种下的因?中川大吾想道。

能够引人思考的文章,那就是好文章。

要是这样的话,能够引人思考的歌曲,也是好歌曲了。当看到文章结尾,川畑吉一郎提到的森高千里的时候,中川大吾心中,首先冒出来的是这样的想法。

随即才想到另一件事:南沙织的那首名曲也被翻唱了吗?还做了全新的改编?

下了班,中川大吾回家之前,先去了一趟唱片店,想买一张森高千里的《17岁》听听看。

走进一家小唱片店,报上这张单曲的名字,结果却被告知已经售罄。

“卖完了吗?”中川大吾下意识确认了一遍。

年轻的店员面带歉意,“是的,本来进货量就不太大……这几天的销售状况突然变得很好,小店的进货已经售完,补货的请求已经送去唱片公司了。”

中川大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