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时,也喜欢把东西堆放起来,桌上什么都不留,只留我现在最需要用的,一台电脑,一部手机。
买了校园机后就是两部了。
这新买的还偷藏着,没让他们知道呢,藏过假期,再说吧。
新家给我们做了书房,是知道我们以前写作业都要搬个凳子来当书桌,可所谓的书房,就是一面柜子,一张劣质的木头桌子,甚至还能闻到一点难闻的味道。
这和我想象的书房不一样,有了期待,也有了失落。
我们喜欢在饭桌上写作业。
至少,饭桌不便宜,厚重,颜色也是我们喜欢的暖橘色,具体是什么颜色也说不清楚,摸上去滑溜溜的,不像书房的书桌,就像是直接拿木头拼成的,没上过漆,颜色看着很亮眼,但靠上去总感觉扎手,高度也矮了一些,不知道怎么买来的,可能是便宜的二手桌子,底下还残留着蜘蛛网。
老妈知道我们嫌弃,可买都买回来了,放着不用就是浪费。
她不怕麻烦地清理一遍,我们勉为其难地用了几天,又转移阵地,回到我们的饭桌上写作业。
一直闲置着,蜘蛛网又回来了。
我更不可能去用它了。
当会计最好了。
她这样认定,就像是以前,她认定,进米厂最好了,米,谁都要吃的一样。
米厂还是倒闭了。
如果不倒闭,那她现在也会是米厂的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喝着茶,教育着新来的后辈,一边烦恼后辈不会干活不听话,一边数着每个月发的工资说着苦点累点也是应该的话。
不也是为了钱吗?
“最好,被抓进去了才叫最好。”我不屑道。
而我,根本做不到那种程度,在老妈心里,我没有本事比没有善良更严重。
所以,现在说什么,以后坚决不做假账的话换来的也只是嘲讽。
老妈果然不出我所料,马上就哼了声嘲讽起来:“做到抓起来的地步,你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以后呢,她从来就不考虑考虑以后的事吗?
尤其是她自己。
她说了,她不喜欢去米厂的,去了米厂,每次上厕所都要经过一个什么小树林,晚上的时候没有灯,一个人都不敢去的。
那她到底喜欢什么。
她也从来不告诉我们,问过她:“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什么?我还能喜欢什么,我最喜欢的不就是你们两个了。”
“除了我们呢?”
“没了。”
怎么会没有?
她禁锢我们的同时,也在禁锢她自己。
网店兴起,实体店没落,她不是看得很准吗?
她为什么甘心只给人打工,看不起老爸这样开店做小生意的人。
为什么不把她的那个服装店继续经营下去?
就在老爸店隔壁啊,她开张的时候,我以为我们一家人可以一直这样把小生意做下去,然后做大做强的。
网店兴起,我们也可以开网店,可以网上卖衣服,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为什么要轻言放弃。
为什么,就看不到我身上的潜力?我真的,没有一点让她看得上的才能?
要是当初,她没有选择去米厂,而是选了当老师,我相信她能做到和专家教授一样厉害,她聪明的,我怎么会笨?
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啊。
现在,没戏了。
我明白。
老妈进米厂,只是迫于无奈和现状,老师在那个年代并不吃香,还有什么知识分子下乡的号召,老妈亲眼目睹过当老师的人是怎么贫苦一生的,教她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个好老师,有知识,但没钱,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没能赚到钱,就是没用,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好不容易离开了乡下,还会愿意回去呢?
等她理解的时候,已经晚了,有些选择已经做过了。
被分配到这个会倒闭的米厂,也不是她能决定的。
她只是没有选择走老师这条路。
“我当时那个老师来了我们这里,这不习惯那不习惯,路上有摊鸡屎,她要嫌脏,有口痰,也要说不卫生,我问她为什么要来,她说是来教书的,希望我这样的女孩子能走出去,我听话,走出去了,不想和她一样再回来,就没当老师,结果呢,现在倒是老师吃香,我也没想到,本来就是我没这个福气,我吃不了苦,享不了福。”
“屁。”我又要冒出一句脏话来。
那个教她的老师吃了那么多苦,不还是清贫一生。
也许,那位老师品德高尚,能育人子弟,亲眼看着女孩子读书上学,走出乡村,心里已经十分满足。
老妈也不用自责什么没当老师,没能继承衣钵这种东西。
老师么,有的是人要当,不会和那些非遗一样,一不留神就没法传承了。
都这么为她考虑了。
她还是瞪了我一眼:“出去一躺,好东西不学,就学会说脏话了?”
“什么脏话,不就是个语气助词。”我才不觉得这话有多脏。
老妈被逗笑了。
我继续说:“享福和吃苦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