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独孤求败的危急(1 / 2)

《百家讲坛》节目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尤其是作为主讲人的张若琳。

媒体们对她讲课的内容,毫无意义,《百家讲坛》的观众其中包含了许多民间历史高手,他们也没能从中挑出刺来。

再说,就张若琳的表现,那也是无可挑剔的,哪怕是史学大家,也不敢站出来,说自己讲的比张若琳好。

媒体唯一的异议就是张若琳讲课的风格。

是不是太随意了一点?

《百家讲坛》不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学术性节目吗?

为什么看电视的观众,都会忍不住被逗笑?

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张若琳的风格不喜,也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提过,不够观众并不买账。

同样也有少数学者支持张若琳的风格,电视台那是绝对支持的,《百家讲坛》的风格已经确定了,就是要让平民接受,太过严肃的节目,没人喜欢看。

节目是为了传播华夏传统历史文化,过程不要紧,只要结果令人满意就行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被诸多学者多引用,品评。

收看《百家讲坛》的观众们,都忘记了张若琳的年龄,只记得她不凡的学识。

《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火爆,从刚开始的百分之三,经过十天的市场考验,飙升到百分之十,成为此时间段,华夏收视率的榜首。

尤其是在讲述到赤壁之战时,讲述到周瑜的时候,张若琳一首原创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把节目推向了高潮

收视率瞬间突破三个百分点。

第二天,这首词被无数华夏文化人称颂,据说还要选入中学生选读课本,她的《明月几时有》更是被重新翻出来。

诗人的身份更是跑不了了。

张若琳品三国》的节目,持续火爆,不仅波及到学术界,电影节也受到影响,某位大导演已经放出话来,他要拍摄一部三国时期的巨片,已经联系好投资商了。

记者们还专门在大街上做了抽样调查,凡是看过《百家讲坛》节目的观众对张若琳都给予好评。

“你觉得张若琳在《百家讲坛》上的表现怎么样?”记者采访到一个戴眼镜的男生。

“很漂亮。”男生有些羞怯的说道。

“还有其他的吗?”记者不甘心的问道。

“讲得很好,有种听评书的感觉,周围的同学们都向我推荐。”男生点点头,突然抬起头,冲着镜头大声喊道,“张若琳,你是我的女神”

男生说完之后,拔腿就跑,观众只能从镜头中看到他逐渐消失的背影。

记者有采访了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子。

“看过张若琳在《百家讲坛》上的节目吗?”

“看过。”女孩子脸蛋胖嘟嘟的,真有那么几分可爱。

“觉得她怎么样?”

女孩子兴奋的说道:“我最喜欢她了,很崇拜她。”

“为什么喜欢她?”记者问到。

“长得又漂亮,知识渊博,说话也风趣,也很精彩,她是我唯一崇拜的女生,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喜欢她,崇拜她,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说道这个,小姑娘脸蛋红扑扑的诱人。

她要成了张若琳那么的人,张若琳做梦都会笑醒。

妹纸,你会变成拉拉吗?

接着记者采访了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

“看过《百家讲坛》吗?”

“看过”

“知道张若琳吗?”

“知道。”

“觉得她讲得怎么样?”记者问到。

“要是我高中的历史老师讲得那么好,我的历史就不会不及格了”

记者在后面,又采访了一个老人。

一听说张若琳,立即赞不绝口,说那节目他也喜欢看,说是他的儿媳妇有怀孕了,检查结果是一个孙女,老头子已经把未来孙女的名字想好了。

他姓萧,孙女的名字就叫萧若琳了

这些报道,算是把张若琳的名号打响了,新书《家》的销量也慢慢火爆了起来,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宣传吧。

至少张若琳不那么扑街了。

同样的好消息接二连三的来,《神雕》的销售也是一路上扬,超过白松已经不成问题,一个月后,大概结果就可以出来。

明眼人都知道,独孤求败的胜利,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事情真的想张若琳想的那样进行吗?

当然不可能

接近一个月的时候,也就是张若琳开学的第五天,发生了一件轰动武侠界的消息。

武侠协会,公开表示,不会吸收独孤求败进入,向外界公布的原因很简单。

“武侠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在潜移默化中会负担起教育大众的责任,独孤求败为人实在令人不齿,狂妄自大,无法无天,睚眦必报……哪怕她写得好,但这种人品不佳的作者,很容易给读者产生坏影响,所以……”

早就有人提议吸收独孤求败进入协会,媒体们也都纷纷在猜测她进入协会的大概时间。

不过真没想到,独孤求败还没申请,就这么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