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2 / 3)

孙能够牢记着这一点,莫要重蹈覆辙汉桓帝汉灵帝的老路。

洪武六年,朱元璋与群臣同观天幕,然而他的脸色却逐渐地冷了起来,他就知道,果然这当官的都是最有钱的。他的眸光冷冷地扫向手下的大臣,这些人顿时觉得头顶一凉……

【提起东汉外戚和宦官专政,还有世家门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不得不又提起光武帝刘秀,刘秀在创业之初,吸纳了很多的地方豪族助力,尤其是南阳集团,在刘秀登基以后他们自然也随之获利。】

【而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及察举征辟的取士方法也进一步的加速了门阀世家的垄断,因为这种方式主要考查的是人的品德以及对儒学的研究。前者主要依靠的是乡闾清议,也就是地方对一个人名声的评价,而后者由于先秦典籍的缺失,以及当时学习的门槛非常高,通常都以家学为准,甚至演变成了父子代代相传。】

苏扶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倒也不是说儒家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是后事的儒学往往都变了味,六经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能被这些人做注释足足写一两万字。

他们那哪是学的儒学,只不过是借着圣人之言,书写自己心中的思想。可是,这样传承下

去,往往又引发起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一个世家祖辈就研究一本《尚书》、父辈还是研究《尚书》,一研究就是研究一辈子,儿子又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家学的传承。世人就把他们封为正统,这样一来可不要紧,师承门第就变得尤其重要了,门阀士族几乎就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再往下演变一段时间门,可不就成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了吗?

李世民看到这里,尤为愤慨。自开科举以来,世家大族终于受到抑制。寒门子弟也有机会为官从政。

可是唐朝的世家就不严重了吗?五姓七望,尤其以清河崔氏为首,他们在地方上仍然拥有非常大的声望和影响力,可以说是地头蛇了。

而且其中相互以姻亲为连,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朝廷的高官都以娶“五姓女”

为荣。

虽然唐皇也是源自世家之一陇西李氏的发迹上位,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存在让中央和地方在土地于人口上产生了无法避免的矛盾。

这真的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吗?

【而另一个原因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刘秀的逆天运气透支了子孙后代。东汉的皇帝往往都非常短命,东汉只有短短的一百九十五年,但是先后却有十三位皇帝上位。有很多都是十几岁甚至不到十岁继位,然后三十岁左右就死了。其中汉殇帝刘隆创造了一个记录,出生百天继位,不到周岁就死了。可谓是赢在起跑线,也死在起跑线。】

【但是东汉的皇后寿命却比较长,往往是太后临朝,小皇帝委任宦官。这就造成了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两位荒唐的皇帝吧。】

延熹二年,刘质也看到了新一期的天幕异象,以前的时候,他也曾经看见过几次天幕,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不是一个小孩子,就是登基之后被外戚把持朝政。

如今,他终于产除了外戚大将军梁冀,还把他的党羽宗亲十余人全部处决,他曾经任用的旧官吏共达三百余人全部罢免,可谓是朝堂一空,百姓无不拍手相庆。

刘志觉得自己已经是建立了堪比孝武皇帝的大功,开始飘飘然了。

“尔等说说,天幕此时降下异象,是不是歌颂朕之功德?”

底下的宦官自然是要讨好皇帝的,他们一个个点头如捣蒜,立刻回应道。

“陛下千秋之功已至上苍降瑞。”

刘志满意的颔首,天幕之人还要说汉末的亡国之君,那岂不是要给他透露将来的走势,以避免重蹈覆辙。

天幕还真是重视他。

然而打脸来的就是这么快。

【汉桓帝名刘志,本袭爵蠡吾侯。本来是轮不到他继承皇位的,但是之前的皇帝汉质帝年少早慧,外戚大将军梁冀恐怕以后会被清算,于是就堵死了年仅九岁的汉质帝。】

【梁冀又为了能够

长保荣华富贵,选择了名声上荒淫无道的刘志登基,梁太后还把妹妹嫁给了他。不过,虽然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了他,但是面对这么一个强权外戚,刘志仍然可谓是地狱开局。】

荒淫无道·刘志:“……”

“卐()_卐”

的一系列特权。

直到对方在朝廷之中招来了足够多的怨恨,甚至随意处死太史令。

刘志才开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