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卜算得了好结果的刘彻面容缓和,却是仍然忧心。 东方朔见此立刻出言,说道:“陛下何必忧心?既然这是天降祥瑞,那么天幕所言就并非不可更改。臣可以确保此事百利无弊,陛下只当这是提前预示,可为我汉世绵延国祚,昌隆不绝。” 卜筮之道,在于从鬼神中询问出答案,但是这所谓未来的答案并不是不可转圜的。吉凶也更依赖于问卜者所信。 东方朔深谙其术,易学如此,为官之道也亦是也如此。 君臣两人已经开始商议政事,皇后卫子夫虽然依旧心急,但是也不好再留便只能告退回到椒房殿。 【当时汉元帝刘奭驾崩,其子刘骜登基为帝,就是汉成帝,在他上位之后,将母亲王政君尊为皇太后。从此作为外戚的王氏一族也因此盛极一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特别是曾经一日封五侯。】 【可以说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然而王莽却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相比于其他王氏子弟的娇奢淫逸,他生活简朴,而且出身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不幸。姑姑王政君的其他兄弟都已经封侯,唯独王莽的父亲王曼因为早亡而没有任何封赏,而且王莽的哥哥王永也是早亡。他只能担当起孝顺母亲,照顾寡嫂,抚育兄长子嗣的责任。】 刘彻倒是颇感意外,说道:“朕以为此等人凭借外戚之权,颠覆汉室。必定是奸恶之辈,但从此看来,此人竟然如此贞孝?” 也不怪他感到意外,这个时候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孝顺几乎是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标注。 刘彻虽然推崇的是儒家公羊派的学问,虽然公羊派崇尚的是有辱必报的复仇思想,与相对较温和的谷梁派和后世的儒学都不一样,但是重孝却是一致的。 汉朝以孝治国,尤其重视孝道。 就连二十四孝图有很大一部分的故事都发生在汉代。这里面虽然不乏有愚孝的案例,但是足以证明当时的人对孝道的重视。 就连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生病的时候接连卧床了三年,结果汉文帝就在母亲的床前侍奉三年,亲尝汤药。可谓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皇帝尚且如此,何况普通黎庶。 【王莽的个人品德不仅体现在他的孝顺上,他还非常的谦恭好学,他跟随陈参学习《礼记》,并且开始不断的去结交儒生,一时间名声非常显赫。】 天幕越说,刘彻越发感觉到奇怪,说道:“若说起来这样的人也很奇怪,他既为外戚想要求官不是很容易,又为何去追逐名望?倘若他又不想入仕,这名望又有什么用?真是有趣。” 刘彻心里想的却是,这样的人确实值得一用,虽然人不知其实能力如何,但是其声望确实不错。 就算不加以任用,也可以给一个闲官,用来彰显人君之德。 东方朔却突然起身行礼,说道:“此人看似为人简朴,无欲无求。要么就是崇古之 圣人, 要么便是他的所求比别人更多。” “卿是说, 此人在这是就已经为之后谋篡大汉江山而做下准备了吗?那朕倒是更好奇了。他一介白身,都没有入仕,到底是怎么平步青云,到最后左右了大汉皇帝的废立?” 【有一句话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放在王莽身上尤为合适。】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终于入仕。但是很快他的大伯父,当时被任命为大司马的王凤生了重病,但是却没有人照顾。于是王莽又在大伯父王凤的病榻旁边躬亲照顾,王凤极为动容。于是在临死之前嘱托太后王政君一定要好好的照顾王莽。王莽随即开始了不断进封。】 【王政君本来就可惜于自己的弟弟王曼因为早死而没有封侯,所以就还在几个叔父的不断劝说和给王莽说好话之下,让汉成帝便追封王曼为新都侯,王莽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父亲的爵位。】 刘彻眸色微暗,看来此人看起来恭谨谦和,实际上却是真的暗藏心思。 【他从黄门郎开始一步步晋升为射声校尉、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据说他经常把俸禄甚至车马衣裘,都用来赈济门客,他还经常收留名士,结交各种知名人士,无论是高官还是游侠,都愿意为他宣传名声。】 【王莽求名的手段到底有多少呢?据说他为了体现把自己的兄长留下的遗腹子待之如亲子,让他师从有名的大儒。还经常用美食宽待侄子的老师,恩惠遍及他的同窗。这还不算,虽然他的侄子比他自己的儿子小了一岁,但是王莽还是让他们同日娶亲。】 【在娶亲这天,王家宾客满堂。宴席之上,婢女当着所有宾客的面说王莽的母亲,也就是太夫人需要服药,而他立刻就去起身
第 18 章(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