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蛭石矿(1 / 2)

茁壮的草根 半闲半散 1239 字 2024-01-10

山上有风,浓烟升起来没有多高就被吹散了,宁向东顺着蛇状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向那里走去,越走越心惊。

浓烟不仅仅是烟,里面还夹杂着大量的粉尘,离的越近,粉尘的颗粒越大,四周的草木也变成灰扑扑的样子,叶片上落满了尘埃。

走到生产现场,一字排开七座高炉,有四座没有生产,剩下三座炉火熊熊,高高的烟囱直插天际。

每座高炉前有三个人在在不断往里面添着煤,周围十几米温度高的惊人,宁向东无法靠近。

见谁也没注意外围的况,宁向东把手指放到嘴里,吹了个尖锐的呼哨。

这下有人听到了,转头看了一眼,继续忙着干活,过了一会儿,看他的那人喊了一声,同时做了个手势。

几个人停下工作,有人把呜呜作响的鼓风机关掉,现场瞬间安静下来,不断窜出炉膛的火苗也失去活力。

这几人向宁向东走过来,一边走一边解开高温防护服的衣扣。

“宁向东?”当先一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人,向他伸出手:“孙勇,甲班的班长。”

看来矿上人不多,他还没来就都知道了,宁向东握住孙勇的手,感觉到这双手的厚实。

“这几个人都是附近村里的,在矿上帮忙。”孙勇介绍道。

宁向东知道鹅关矿主要是雇佣临时工干活,正式工少的可怜。

鹅关矿一共甲乙丙丁四个倒班班组,每个组只有带班班长是正式工,其余的都是附近招收的村民,简单培训几天就上岗了。

“怎么就这么几个人?”宁向东惊讶的问道:“培训几天就上岗,能行吗?”

他从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培训课上了无数次,其中还包括两次大型培训,一次是在总司的新职工培训,一次就是武钢连轧厂培训。

“就这几个人还都不愿意来呢。”孙勇把上的高温防护服脱下来。

这种衣服能够有效阻断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可人在里面被裹着,也没法透气,每次穿上坐着不动都汗流浃背,更何况还要进行作业,因此劳动条例明确规定,每次上岗时间三十分钟,严超时作业。

但事实上孙勇他们经常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实在顶不住了才下来。

这里山高皇帝远,安全员在下边的梨树坪,轻易不往上走,即便来了也视若无睹,天天憋在大山沟里,就这两个熟人,谁愿意跟谁过不去呢。

一个农民工把自己的防护服倒置挂在树上,不一会儿从里面流出水来。

宁向东看了看,这种衣服是连体的,面料有夹层,里边填充石棉用来隔。

“俺们在鹅关矿生产耐火材料,人也练成耐火的了。”农民工笑着说道。

宁向东拿出烟递过去,民工摆摆手,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布袋,里面放着烟丝和一叠烟纸,他捏了一撮烟丝撒在纸上,卷了支“炮筒”。

这种烟丝是当地特产小兰花,闻着味道清香,抽起来却辛辣烧喉,宁向东曾经尝试过一次,只一口涕泪横流,再也不敢碰了。

民工兄弟手里的烟包引起他的注意,拿过来看了看,普通的深蓝色布面上,刺绣着鸳鸯戏水图,画面很简单,但胜在针脚精细,一幅好女红。

“俺老婆做的,手艺一般,”看到宁向东拿着烟包摸来摸去,民工兄弟不好意思的说道:“俺娘做的比她好。”

“你这话让你老婆听见,又该不让你上炕了。”旁边的本村老乡凑过来说了一句。

“你们村都会干这个?”宁向东问道。

“是女的就会,祖传的……”

孙勇说道:“这地方女的能工,男的巧匠,你刚才说培训几天就上岗,说实话就咱们这破活还用培训?添柴烧火谁不会?”

几人歇了会儿,回到高炉旁边把刚烧好的三炉料卸出来,就地摊开了晾晒。

膨胀蛭石比原来的体积大了好几倍,轻飘飘的一阵风都能吹走,用手稍稍用力就碾成了齑粉。

孙勇跟其余两名民工一起把前几天晾好的蛭石用萝机细细筛过,把质量上乘的装袋放好,下午交班时再扛到库里,等耐火材料厂定期来装车拉走。

剩下的碎末状蛭石就划入损耗品,全部运到附近一个小山沟里就地掩埋处理。

“大车上来拉蛭石好说,但是运煤车上来一趟不容易,路太烂了。”孙勇忙一阵儿歇一阵儿。

歇了就过来跟宁向东扯几句闲篇:“蛭石体积大重量轻,装满一车也没多重,可煤炭实打实的压斤称,过几天天一冷山里就下雪,下了雪煤就不够用……”

“煤不够用俺们又能回家搂婆娘了!”

孙勇一歇,干活的民工立刻就歇,也凑过来闲扯。

矿上三班倒,昼夜不停生产,用煤量很大,夏秋极端天气少,拉煤车路上开慢点,勉强能供得上使用,但是冬天下了雪,路上别说走大车,羊跑快了都摔跤,蛭石矿就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这种天气下雇佣的民工就都回家了,但是厂里的正式工不能离岗,还得看着机器。

这里的山民民风彪悍,厂里一旦无人值守,他们能把高炉拆了卖废铁。

“山下矿办那些人呢?他们也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