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郧襄(四)(1 / 3)

蚍蜉传 陈安野 2310 字 12个月前

自得授郧襄总兵并获崇祯帝手谕嘉勉,赵当世对舆论的重视更胜往昔。他心里很清楚,作为一省中举足轻重的实力派,赵营获得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有关注就会有压力,当官不比做贼,发展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温饱与存活,军事、政治、人脉、宣传等方面都得平衡好,走一步动一步均需如履薄冰,这就是发展的代价。赵营已经迈过了初期随波逐流的阶段,有相当的实力将命运攥在自己手中。然而就目前而言,赵营的实力还很弱,还不足以左右天下大局,也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将好不容易点燃的这株小火苗护好护牢了,才有机会将它越燃越旺。

“枪杆子笔杆子都得抓!“

这是赵当世近期提出的赵营现阶段的发展核心思路。

“枪杆子“容易理解,赵营安身立命的基础。但赵当世有意将”笔杆子“突出,乃至将其置于与枪杆子同等地位,这就出乎了很多人尤其是将官们的意料。

“主公这是要提拔那些个臭老九咯。“

“赵营是靠咱兄弟们一拳一脚打出来,干笔杆子什么事?“

“不成不成,让那些臭不可闻的穷酸骑到咱们头上,指手画脚的,岂受得了那鸟气?“

不满的声音主要出现在赵营的中下层军官中,反常的是,这一次,上层军官仿

佛一个个都失了声,并无一人跳出来指责抱怨。

其实早在四月中旬,赵当世便在落成不久的三军府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非比寻常,包括昌则玉、穆公淳二军师在内,赵营军中哨官、司中二把手及以上无论文武、无论是否尚在外派公干,都强制参与,与会人数超过五十人。

在会上,赵当世先说明了赵营的今非昔比,随即直截了当宣布,为了顺应新的需要,必须将已有的各机构进行权利的再划分。很重要的一个原由在于,自赵营接受招安以来,因有了相对固定发展基础,此前军队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然,军队一直都是赵营之本,不过,赵营要依靠根据地发展巩固自身实力,从前只能默默在后方零星参与一些物资掌管、钱粮调度工作的政务机构一跃从幕后跳到了台前,并且在后来修城、屯田、拓商等重大工作上表现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但是,赵营中二军七司的划分毕竟是流亡途中的草创,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建起来的,从未有过统一的蓝图设计,因此难以适应如今赵营面临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很多职责交叉权利混淆的问题,对工作效率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痛点,赵当世决定用军、政、思三者分离的方式对现有机构进行职责界限的划分。

军,设兵马都统院,主管赵营所有军事,简称军院。赵营野战军五营及屯田军四营的人事任免、军队调配等全由兵马都统院管辖。最高职位称“大兵马都统”,由赵当世自己兼任。大兵马都统之下,分设“兵马都统”与“副兵马都统”,军中统制

坐营官级别者全都兼任此二职之一。再往下,则为“兵马佥事”与“副兵马佥事”,由中军官及哨官一级者兼任。此外,七司之中,亲养指挥使司、特勤指挥使司与教练使司也属于兵马都统院管辖,长官均兼任“副兵马都统”。

兵马都统院的设立并没有对当前赵营军将的实际职务造成冲击,所以众军将都懵里懵懂地接受了。

政,设承宣知政院,主管赵营所有政务,简称政院。榷商等内务诸事使司、提举外务使司、市舶东南使司三司隶属之。最高职位称“大知政”,由昌则玉担任,有权利统一协调下属三司工作。副职“知政”,分别由三司的长官兼任,对大知政负责,再次则为“副知政”。如此一来,赵营原先诸政务机构各自为事的情形就此成为历史。

和兵马都统院的设立不同,如何可畏就对昌则玉担任大知政之事颇有微词。他认为昌则玉从未真正参与过此前一系列政务的工作中,突然空降,恐怕反而会对政务的运转产生负面效应。

昌则玉并没有退让,直接举出了崇祯四年的例子。那年六月,早期流寇领袖王嘉胤受到明军接连打击后于山西阳城县山中醉酒被奸人杀害,其时官军势大,各部流寇群龙无首,几有分崩离析的危险,昌则玉临危布策,推王自用为出头,并利用各种手段安抚住了躁动的诸营流寇,最终帮助王自用复纠起三十六营,冲破官军阻障,死里逃生。这一应变及控场能力,赵营众人扪心自问,没有人谁能比得上。

“若以何公见,当时该当作何举动,方可免于一难?”

何可畏听他最后这一逼问,愣是老脸涨红,说不出话来。众军将中,似侯大贵这样的,是那次事件的亲历者,真论起来,可以说昌则玉救了他一命,对昌则玉也表示了支持。其余军将大多在流寇中经年,即便没去过山西,也都感同身受。何可畏哪敢向这么多人抬杠,只能将不满咽回肚里。

另,当下正在枣阳县主理政务的覃奇功等人也暂时划归承宣知政院下属,覃奇功兼任知政。

思,设统权点检院,简称思院。统权点检院主要以稽察处置使司为基础创立,最高职位称“大点检”,由稽察处置使司稽察使刘孝竑担任,副职“点检”由各司长官兼任,再次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