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防御体系已具备基本的模型。
或许论单处防御工事的牢靠程度,容易现在还比不上兽害星基地的水平,可他们却在面积的维度上,有了超强的优势。
容迪直接把需要防御的大半个安全区也转化成了可以开展正面战斗的战场。
通过在安全区围墙内外持续搭建防御工事的办法,容迪在原本平坦的地形上制造出一片拥有极大纵深空间的超级战壕。
从战壕之外的广阔天地,一直到生存基地建筑的顶部,所有的空间都变成了可以直接应战的战场。进,可主动出击,在星兽潮抵近之前就进行埋伏截杀,退,也可以包容海量星兽闯进战壕区域,再被整个启动的战争机器全部吞下。
而为了补足整个阵营原本面对飞行星兽的短板,容迪放弃了购买第二台英雄机甲的机会,而选择将他们在前十波星兽潮冲击中积累出来的积分用于购买了速成式的防御建筑。
不过,和他们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他阵营之间剧烈变化的战局形势。
第六波星兽潮后,容易的强势格局基本成型,而直播间的镜头当然不会一直停留在他们身上。
刚刚看过容易轻松应对的表现,观众们原本期待的是其他基地的更多精彩表现。
然而实际情况却和他们的预期完全不同。
正如事前不少专业观众提醒的那样,一个简单的夜晚因素,实际很有可能成为横亘在许多基地面前的巨大挑战。
事实是,天黑前还似乎总体持平的阵营之间,开始在天黑之后快速出现分化。
如元泽、长屏基地这样稳居战力榜前列的基地自然保持着应有的水平,轻松应对、全无压力。
但后续的情况却开始渐渐形成不同梯队的格局。
夜战环境无疑是对基地防御水平、战斗力稳定输出、极端情况应对的全方面考验。
对于原有条件较好的兽害星基地来说,基地防御的优势为他们的应对不足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只要他们能拥有一定的人员规模进行替换,都还能维持住一个较低的损耗水平。
可如果前期没有足够的人数优势,危机便会开始不断撕扯这些阵营所拥有的积累。
玩家毕竟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而在一波又一波的星兽潮冲击下,他们却必须维持着远远超出前六天的战斗强度。
随着体力、精力的不断消耗,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失误越来越多。一个没有看清楚的飞行星兽、一个没能及时补足的防御漏洞、一次有失准头的误操作,都有可能为整个阵营的防御生态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如果基地本身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突出积累的话,更是从夜战的最开始,就迅速滑入最危险的边缘。
公测副本进行到第四波星兽潮的时候,才出现第一批4个淘汰出局的基地;到夜战来临之前,再度失守的基地也只有2个而已。
但从第六波星兽潮开始,基地淘汰的速度迅速提高。
先是有5个基地在没能快速解决第六波星兽潮的情况下,受到第七波星兽潮的冲击而溃败。
而在第八波星兽潮结束的时候,又有7个基地淘汰或者陷入危机。其中,有不少基地在被星兽推平了整片建筑群的过程中逃出了一些人员,并纷纷前往临近的阵营,试图寻求庇护。
然而,即使有机甲或者重装盔甲在身保护,零星落单的人员在大批的星兽面前仍然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纷纷失败。
还有基地试图效仿白骨的做法,直接舍弃自己的阵地,团结所有力量投靠更强的阵营。但因为出发的时间太晚,以及夜间赶路难度加大,他们的迁移也并未能如实锤基地一般顺利。少数倒霉的直接在半路遇敌全军覆没,还有几个也只逃脱出了部分人员。
即便是幸运的避免了在途中遇敌消耗,他们奔赴的目的阵营却并不都会如容易基地一样,敞开怀抱迎接。
一百个基地之间,相互之间多数都是不太熟悉的。而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求助者往往没有那个条件去挑选自己熟悉的投靠目标。
而在第九波星兽潮结束之后,副本里又出现了全新的情况。
迅速减少的存活基地使得消灭星兽潮的力量变少了,而副本里的星兽早已产生,并不会因为阵营数量的减少而自动减少。
失去原本目标的星兽潮逐渐开始调转方向,在固定的星兽潮时间之外,开始出现在没有准备的存活阵营之外。
固有的迎敌节奏完全打乱,所有幸存阵营的压力瞬间暴涨。
就这样,到第12波星兽潮接近尾声的时候,天黑前还剩下96个基地的战力排行榜上仅仅剩下54个白色的基地名称。
第一至第五波星兽潮的冲击只淘汰了6个基地,而第六至第十二波星兽潮的冲击则迅速宣告40个基地的失败。
这极速发展变化的局面看得观众们目不暇接,根本看不过眼来。
而当战斗一直延续到公测副本第一天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幸存的54个基地之中,还有8个阵营还在和包围他们的星兽苦苦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