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蜡烛(2 / 4)

绍宋 榴弹怕水 3523 字 11个月前

羡……虽说秘阁遭遇到了一次围攻,但朝野还是看出来了,能参与秘阁会议的,本身就超脱出了寻常官员的范畴。

尤其是这种组织形式还得到了赵官家在后宫的默认……那说不得以后遇到非常之时就会变成一种成例,继而给相关参与人员一定的政治身份加成。

事实上,经此一回,民间已经有了新说法,说是官家登基以来,一直有意无意在削弱内制官和内侍省的权柄,放权于两府、六部、九寺、五监,本就是要以此来收买朝中上下,以提前防备二圣复位的。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前提都是错的,推断自然也显得无稽……只是民间认定了,或者说就喜欢讲二圣回来便要复位这种荒唐说法,方才会有这般传言。

转回眼前,王、陈二人离开这栋重新营业不久的正店,直接转入宫城,入崇文院,过都堂,上秘阁,未过多久,其余中枢大员毕至,却依旧是刘汲开口主持了会议。

不过,刘相公一张嘴,便让满阁目瞪口呆起来:“两位太后被金军困在黄河北岸,谁去接一接?”

“金人是在戏耍我们吗?!”王庶当即大怒作色。“这等事情也敢做?!”

而非止是王庶,便是李光、刘大中等人也都作色,一时间秘阁中乱做一团。

然而,见到阁中混乱,出面的刘汲,几位宰执、鸿胪寺卿翟汝文、礼部尚书朱胜非这几个明显知情之人却反而面色尴尬起来……显然是有内情的。

而过了好一会,刘汲方才有空隙说出实情。

原来,正如之前陈公辅王庶所讨论那般,不知道是金人故意为之,还是信息渠道导致的混乱,金人放还俘虏却是分批分次的……最开始是燕京的几位帝姬、贵女,如今怕是都已经到扬州了;然后是一批五国城的帝姬、贵女,以及一批年纪比较小的宗室子弟,此时也已经在去扬州的路上了;接着是一批被掳走的大臣家眷、子女,前几日刚刚到,朝廷正在商议表彰和恩荫;而眼下这一波,却是二圣的皇后、嫔妃为主……这其中,重中之重的自然是两位太后,也就是太上道君皇帝的郑太后,以及后宫那位官家的‘生母’韦太后了。

然而,可能幸福来得太突然,这些人一直被往南送的时候都几乎不敢相信……而别人倒也罢了,都只能是屏息以待,但是韦太后那里却有些问题。这位太后不知道是觉得自己有所恃,还是对北国经历怕到了一定程度,又或者是被动当的这个太后,没有基本的政治素养,反正她是干出了一件让人无语的事情。

具体来说,就是她南归路上,先是向随行嫔妃搜集了来时金人归还的一些首饰,赏赐或者说贿赂给了那些护送他们的金军士兵,只求能在炎炎夏日快点赶路过河……这个其实倒也没什么,甚至完全可以理解。

但关键在于,将最后一点首饰交出去以后,她还是有些担心,却居然朝为首的金军将领借贷了两千两黄金,继续赏赐、贿赂不停。

因为韦太后身份特殊,而且许诺的借走两千,过河时便还三千,所以那个猛安自然乐意。

但是,临到河上,张荣哪里来的三千两的黄金?非止是张荣,便是刚刚结束了丁忧回来的奉迎大使权邦彦也没这个钱啊?而且有钱也不敢给啊?

于是乎,那金将把两位太后直接扣在了小吴埽不说,还直接对着黄河跳脚,骂宋人说话不算数。

“便是有钱也不能给!”王庶听完以后,拂袖大怒。“我倒想看看谁敢给这个钱?!”

众宰执大臣面面相觑,也都无话可说……这事根本不是三千两黄金的事情,而是国家在这场议和中坚持不付出任何代价的基本立场问题。之前努力了那么久,又是顶着官家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的压力,又是顶着军队的压力,又是顶着民间的压力,如何敢闹半点场面上的弱势?

而好不容易弄出来一个放在大宋朝历史上能排到第一号的平等议和条约,谁成想会冒出来一个韦太后和三千两黄金呢?

但话还得反过来说,那毕竟是韦太后做的幺蛾子,而且还算情有可原,也不好指责谁的。

“官家怎么讲?”李光也有些头疼欲裂之态。“事关太后,他总该回话了吧?”

“官家说,请礼部按制度办理。”刘汲无奈而对。“但若是要钱,他攒了四五年,却也只有几千贯的身家,须付不起三千两黄金……若强要他出,按照母债子还的规矩,他自然无法推辞,但先请宽限他几日,让他去亲戚家里借贷一番。”

太荒唐了!

在场诸大员听完这话,几乎是一般心态……而这个荒唐,不光是指官家对待生母的态度,对待大家的阴阳怪气,更荒唐的是,在场之人还偏偏都知道,官家这话居然是大实话。

后宫那里除非现发国债或者找国丈去借,否则真就没有三千两黄金现钱!

然后,所有人本能一起看向了礼部尚书朱胜非。

朱胜非面色不变,但后背却已经满是汗水……话说,官家亲口说了礼部两个字,却是让他连个甩锅的对象都没处寻,而他之前又屡次滑不溜秋,把大事往上推给宰执,把小事往下推给鸿胪寺,明明是正经做此事的礼部,却半点事情不沾手。

但这般不当人的举止,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