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意料之外(2 / 2)

软翅头:盛行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再分成两缕,各用红绳缠成两把,长约三五寸,双垂于脑后,略呈八字形。咸丰、同治以后,其两把结构由矮而高;由竖垂脑后,演变成横卧头顶。

高把头:由软翅头演变而来。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用头绳束住,再分成两缕,用红绳缠成细而短的两把,用铁叉支住,再在铁叉上缠线。挽发如双角,作朝天马镫状,颈后缀一燕尾发髻。流行于旗人世家仆妇中。

旗髻: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盘成一圆髻,这种简便的发式,在出阁后的妇女中,均可梳之。

但若有事出门或喜庆大事时,则改梳庄重头型。

大拉翅: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其式为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另以黑缎、绒或纱制成“不”字形皂板,称为“头板”。它的底部用铁丝制成扣碗状,称为“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之固定。在头板中戴彩色大绢花,称为“头正”,或“端正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

燕尾:清朝满族妇女在梳两把头时,将脑后发左右分开,下成两歧,梳成两尖角燕尾式扁髻,垂于脑后,再用线缝制固结,以防其松散。开始时,燕尾窄小平拢,后来耸起且长。在清朝末年,市肆上甚至有卖假燕尾的,以比其长短。

宫中后妃的头发,在节日或重要场合要具朝冠,有严格的规定。而在平日,则穿吉服,其头饰则可以任意选择了。比如钿子,虽不比朝冠庄重,但由于饰物珍贵,反而显得华丽。如:镶珠翠青钿子、金镶二龙钿口、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条,其用质有金、有珠,有各色宝石,拼成各式图案。扁方是后妃簪头用的,有金质、玉质、翠质,有累丝,有镂空,有雕刻,有嵌宝;此外,还有各式簪子、结子、钿花、帽花、流苏、耳坠、手串、戒指、镯、佩、囊、背云、别针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接不暇。其做工,其用料都是既精细又考究的上上品。

4、高高的宫鞋

后妃们平日即使在休闲时,也爱穿高底的宫鞋。满洲女子不裹脚,因而是大脚,称为天足。宫鞋有花盆底和元宝底之分,其鞋跟也有高低之分。跟为木胎,以白细布包成。跟部有时要装饰各种宝石,那要看主人的贫富程度了。鞋面则绣有各种图案,十分华丽。慈禧太后十分爱穿这种高底鞋,鞋上缀满粒大而莹润的珍珠。她死后,穿进棺材的是一双元宝底鞋,约合现在的38码鞋子。这种宫鞋也只有皇宫后妃或贵族妇女可以穿用,试想,那些辛勤劳作的妇女,穿上这种高高的宫鞋,行动都不方便,怎么能干活呢?可是,咸丰帝在世时,为杜绝奢华之风,曾于咸丰四年二月十四日,颁下特旨,规定:“鞋底只准一寸厚,若有一寸五分者即应惩办,虽年节穿朝服、蟒袍时,亦只准一寸厚。”其实,这种规定,并未很好执行,尤其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她本人就爱穿厚底鞋。从此之后,再无人约束了。

5、偶穿汉装

清宫后妃绝大多数为满洲女子,因而,在其服饰上以满洲传统服饰为主色调。尤其在朝堂之上,更是不得有丝毫改变。日常生活中,后妃们以穿传统的旗服或吉服常服。但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至深,她们觉得汉装十分漂亮,便跃跃欲试。因而,宫中付出的画像中便有雍正十二妃汉装像、乾隆帝后汉装像等,乾隆帝也有汉装像传世。但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竟无法控制,于是,咸丰三年,谕:“应选女子禁止时俗服饰,衣袖不得过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