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秦倌(1)(1 / 2)

“这样一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民众接收到的内容更加精确,没有中间的宣传导致更变意思的环节,可以极大的杜绝流言蜚语的形成。”

梁成解释的很耐心。

说到底,秦倌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东西。

如果不详细说明,纵然是张远跟马忠这样的智者,也很难理解。

现在好了。

几位大臣心领神会,纷纷做出幡然之状,连连点头。

“陛下圣明呐,如此办,最好。”

刑部尚书刘禹州开口道:“秦倌开办之后,朝廷六部的情况也对民众开放,老百姓随时都知道朝廷的政令跟时政事务。”

“居民相亲,便最好不过。”

“秦倌的覆盖面更广,比之前的圣旨跟布告更加方便,更加亲民。”

“是啊。”

杨迁跃也附和道:“如此一来,确实能解决眼下的麻烦,利于文武关系的协调,更利于言论的统一。”

比如康绍宁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事端。

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那些以康绍宁为首的文人们之所以拥有地位。

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话语权。

能说会道,属实是挑唆了一部分百姓。

现在有了秦倌,就最大限度的减弱了他们的存在感。

皇帝陛下果然是神人。

轻而易举的就指定了平息舆情的策略。

“朕已经制作了建议版面,诸位不妨目睹一下。”

梁成示意张远取来,传递给在场官员。

这玩意,就跟黑板报一样。

目录分类极为精细。

众人越看,越是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陛下早就做出了应对之法。

没错!

梁成下定决心让刘承柱带着太岁军去抓捕康府的文人们之前。

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先知。

梁成知道读书人的嘴有多么厉害。

更知道流言蜚语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所以,他就是要控制舆论。

掌握舆论,并且主导舆论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归根结底,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

只要为民,就要宣传赞美。

谁要是与民夺利,迫害百姓。

那就要揭发出来,严惩不贷。

以公正严明,整顿朝野。

如此就不存在百姓对士气一无所知,盲目跟风跟朝廷作对的情况了。

兴办报倌,是

梁成以前就考虑过的政策。

只不过,他当时作为肤施郡的郡守。

提出这些意见,压根就不可取。

无需得到炎煌帝的认可。

只怕当初的宰相康伯仲就会无情拒绝。

所以当年的条件不允许。

现在梁成自己做了皇帝。

自然可以当家做主。

“陛下,报倌确实不错,只不过臣以为,还存在着一些疏漏。”

公孙离说道:“以目前我大秦黎民百姓的文化程度来看,或许不可行,老百姓大多是目不识丁者,就算报倌传发,他们也无人能看懂啊。”

公孙离说的这个是实际问题。

他这么一说,其他大臣也当即点头。

“这个嘛,没关系,目不识丁者,只要能听就成,朝廷可以给报倌配置解说人,找人解说。”

马忠微微一顿,继续提议道:“报倌的内容覆盖面广泛,按照各地的风俗配置解说,百姓们自然乐的去听,顺带着了解时政。”

“没错。”

还得是马忠啊!

梁成微微颔首,说道:“大炎的皇子炎庆风作乱之时,最擅长的就是给人泼脏水,打舆论战。朕听闻,当年京都皇城内的酒庄胭脂巷内,都有收受他银子的说书人,按他的指示,抹黑政敌,更没少针对朕。”

“大炎虽然已

经成为过去,但是百姓依然是那些百姓。”

“很多时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培养解说之人的方法不错,我们拿来就可以使用。”

“丞相所言不错,陛下之言,更让微臣幡然领悟,如醍醐灌顶。”公孙离语气之中糅杂着尴尬,也有一丝丝的喜色。

吹捧完皇帝跟宰相马忠之后,公孙离当场拍着胸脯保证道:“陛下,我们礼部可以负责解说者的栽培。”

“礼部不乏伶牙俐齿之人,思维敏捷之辈。”

“好!只不过,单凭礼部的人手还远远不够。”

“要在大秦各大州郡培育人才,以前那些精明干练,能说会道的说书人也要改变思想,吸收进来。”

梁成目光威仪,看着殿内众人,继续说道:“培养一批浩浩荡荡的解说者,让大秦的报倌在大秦子民心中引起轰动!”

梁成懂得宣发的时效。

当然是一炮而红最好。

“陛下圣明。”

“不过,前朝那些说书人,只怕不妥。”

公孙离又提出了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

在报倌工作,读书识字确实是有必要的。

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