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1 / 2)

这边麹义在和韩馥慢慢耗, 荀谌那边也紧赶慢赶到河内, 求见袁绍。

见荀谌亲自赶来,袁绍便知冀州出了大事, 果不其然,见到袁绍后, 荀谌第一句就是, “主公, 冀州出了叛乱。”

袁绍让无关人员退下, 连忙问清情况。

“出了何事?”

荀谌道,“自长公主回冀州后,动作频频,先拉拢刘惠,后软禁属下, 若非属下机智, 想必今日与主公不得相见。”

荀谌说完哭起来, 袁绍不做多想,亲自扶起荀谌, 良声安慰,“友若心意我自然明白。”

先博取了袁绍的可怜, 荀谌再谈冀州种种就有了底气,“主公有所不知, 长公主图谋不轨,先是博取文官好感,又与武将相谈甚欢, 臣离开冀州时,麹义受长公主蛊惑,已发兵征讨韩馥。”

袁绍知道刘意是个有本事的,可他完全没想到就这短短功夫,刘意已经在铲自家大本营了,他当即变了脸,追问道,“战况如何?”

“韩馥大败。”

袁绍有点不敢相信,韩馥虽然不中用,可他手底下全是一群能人啊。怎么还打败了?

荀谌又道,“她又许黑山军好处,欲逼韩馥交出冀州之位,掌控整个冀州。”

袁绍虽然有担忧之色,但很快平静下来,他不怕刘意拿长公主的名头压他,他怕的是刘意得了冀州后,有兵有粮草,袁绍再动手就得考虑自己的名声了。

“友若观之,韩馥能挡得下吗?”

虽然袁绍平日里对韩馥没好脸色,巴不得这位赶紧把位置让出来,可这会袁绍支持起韩馥来,希望他能在刘意手下撑住,好等他回来后,杀了韩馥再上位。

理由他都想好了,替长公主报仇。

荀谌听出袁绍没打算回去的意思,这也是韩馥暂时硬抗的理由,麹义虽然凶,但成不了气候,黑山军人多,可这群全是黄巾余孽,治理这群乌合之众困难了些,又不是治不了。

荀谌给予肯定回答,“能。”

既然韩馥能解决,他又何必回去,平白无故沾染一身骚。袁绍这边也有自己的打算,“我欲和孙坚联手,共进雒阳。”

划重点,是和孙坚联手,不是和袁术联手!

荀谌琢磨出点意思,大约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他袁绍和袁术感情再差,那都是袁氏一族,可要是跟个外人,好处就被分去一半了。

所以有时候,兄弟就是兄弟。

袁绍觉得韩馥能扛住,刘意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荀谌抛出最后一个杀手锏,“长公主还向幽州的刘虞求助。”

提起刘虞袁绍表情就不太好了,刘虞这位汉室宗亲,名声比刘意大多了,他还是个有实权的,幽州牧,也得人心,幽州站在冀州上头,另外还有个名声比他还大的公孙瓒,这两位要是一起讨伐自己,袁绍那是脸和权一起没了。

袁绍捏着手里的酒樽,沉着脸半响开口,“先长公主归冀州,被刘虞知晓,写信斥责我怠慢长公主。”

这事虽然同盟不知道,但是是袁绍心里一个疙瘩,他很怕刘虞冷不防哪天来找他麻烦。

长公主这把枪太好使了,谁都能拿刘意的名头搞事。

他自己还差点被搞。

荀谌说,“刘虞派了公孙瓒去。”

袁绍声音都是虚的,“那便不回吧。”

和韩馥掐架就算了,他实在没底气和公孙瓒争。

荀谌分析厉害,“主公,冀州势力交错,倘若公孙瓒插手,长公主很有可能和韩馥联手,共同对敌。主公进可与公孙瓒联手,拿下冀州;退可和韩馥结盟,待公孙瓒离去,再与他二人相争。如若不然,坐山观虎,收渔翁之利。”

他不觉得刘意有多少胜算,在刘虞派出公孙瓒后,刘意就是破罐子破摔。输了嫁人的话都能说出口,可见手中实在没筹码。

但袁绍不一样,他完全可以借这个机会浑水摸鱼,做冀州之主。

袁绍听上去有点心动,可想到刘虞的信,字里行间全是责备,犹豫道,“冀州虽好,刘虞阻我。况且公孙瓒向来勇猛,拿下韩馥无须我插手。不如等冀州事了,我回去投诚道歉,也能得一席之地。”

他承认自己有心染指冀州,前提是他和韩馥争,而不是和公孙瓒争。

公孙瓒名震河北,岂是韩馥这种角色能并论的。

“和韩馥结盟……”袁绍他不愿意。

荀谌急了,“那静观其变?”

袁绍想了会,还是觉得打雒阳重要,他待在河内这么久,是时候该动手了。

“不必,待我收复雒阳,凯旋归来,无论冀州谁掌管,皆需让我三分。”

孙坚之事是袁绍心里一根刺,他决不能再让孙坚独占鳌头,不就进攻雒阳吗?孙坚行,他袁绍也行。

袁绍是打定主意不回去,把荀谌气得半死。

既然可以,为什么要让机会白白流走,公孙瓒不是韩馥,要想从公孙瓒手里夺回冀州,那就是难如登天。

他深觉袁绍不是能成大事者,一瞬间有负气离去的想法,待起身,忽又想到一事。

袁绍不去,冀州的刘意必输无疑,如此一来他还有去冀州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