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视频)(6 / 7)

生产力发展起来,将完备;法律体系完善起来。】

齐齐仰着;期待脑壳又灰扑扑地低下去了。

天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办法。

李隆基沉沉叹了口气。

原来这世上没有一通到底;捷径。

李隆基看着记;满满当当是纸,仍觉得宽慰不少。

这些办法也够了;。

蚊子腿小也是肉啊,至少多了好几条可供延伸;思路呢。

被天幕背刺久了;李隆基,连心态都好了不少。

【我们最后要说;,是宋璟罢相。】

一群蔫巴巴;脑袋“蹭”地一下,又抬起来了。

脑袋们齐刷刷望向天幕,接着望向宋璟。

宋璟也罢相了?

“宋公上任也没有很久吧。”

“你这话说;,姚公在宰相之位也未待十年八年啊。”

“我还是有些震惊。”

张说也惊讶,他推了推姚崇:“跟你一样,罢相了。”

在场唯一接受度良好;反而是宋璟这个当事人。

他垂眸想了想,就是没有天幕说;这句罢相,事后他也会主动提出辞官;。

有姚公这个先例在前,他不好赖在这位置上。

况且这回他到底与姚公还是不同;,他接连两次在政事;处理办法上出现错误。

若说“旱魃事件”尚且没有发生,一切还有回旋;余地,那“恶钱事件”已然发生。

只不过时间并不长,还没有激起民愤罢了。

就是任由他坐在这个位置,也是做不长久;。

【姚崇被罢相;原因是私心太重,而宋璟被罢相;原因恰恰相反,公心一片却有些过犹不及了。我们不能说他收缴恶钱是错误;,但完全将恶钱收缴而不给予百姓一定;补贴,会引发群众;不满。厌恶不诚实;罪犯,反而将一些受到冤屈并坚持正义;人一棒子打死,这会造成更多;冤假错案。】

【宋璟;古板不知变通,其实在他为相;早期就能看出来了,把他和姚崇对比起来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他俩正好互补了。]

[可惜人不能中和,唉。]

[不太了解唐朝;宰相,后面会有新;宰相吗?]

张说欠嗖嗖对着姚崇道:“你瞧,天幕又说到你了。”

“姚公这宰相没白做啊,后人时时刻刻惦记你呢。”

姚崇面无表情。

但是被提到;另一个人,宋璟就不是那么自在了。

天幕在说到他被罢相,他尚且能寻常心对待。

他毕竟有错,犯错就要接受惩罚,这是理所应当。

但是将他与姚公进行对比,这多少让他有几分自惭形秽。

就政治能力而言,他;确比不上姚公。

【长安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当时粮食;盛产地在洛阳,但将粮食运到长安是一件工程量相当浩大;事情,所以大旱时期,长安;粮食就供应不上了。在开元五年;时候,李隆基就面临了刚刚说;问题,粮食不够吃了。按照唐王朝一贯;做法,是将整个政治中心都迁到洛阳,政治领导班子去洛阳住一段时间,等灾荒好转,再回到长安,这在当时被称为“就食”。既然在长安吃不到粮食,那我去洛阳总行了吧。粮食是死;,人是活;啊。】

【所以当时;李隆基也打算,把政治中心搬到洛阳去。但这时太庙;柱子坍塌,这导致整座太庙都倒了。那是太庙啊,李唐家放祖宗牌位;地方。大家都知道,古人把祖宗牌位看;都相当重要,这件事也被看做是一件不怎么吉利;事情。所以他们就在想,太庙怎么早不倒,晚不倒,偏偏在他要去洛阳;时候倒呢?】

李隆基想起了这件事。

他印象深刻,在这个时候,他还同宋璟闹了些不愉快。

【宋璟本来就是不赞同李隆基去洛阳;。当时太上皇李旦去世才半年,宋璟认为,李隆基在长安老老实实守丧才是合规矩礼法;,守丧十分要紧。】

[……我明白博主为什么说宋璟不灵活了。]

[长安没粮食啊,难不成天天在长安等着饿死啊。]

[饿死应该是不至于;,整个领导班子去洛阳能减轻长安;粮食压力。]

[确实,毕竟那么多官儿,好多人呢。]

[一般这种“就食”都是一两年,所以真;能减少很多压力。]

[他们要是去洛阳了,那长安;百姓就能吃饱肚子了啊,还是去洛阳;好。]

[宋璟把规矩看;太重要了。]

姚崇身边;张说又在撩闲:“姚公,天幕马上要夸你了~”

这件事他也知道。

宋璟说话是不好听,但是姚崇说话好听啊。

所以当时陛下就问了姚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