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借势(2 / 3)

医联合用药的参考资料吧?”

一圈转完,李胜利的图穷匕见,他不想要人,想要的只有资料。

搜罗一下本乡本土的中医,建个不伦不类的中西医联合医院,经过启发之后,也就可以成为许多地方的变通之法了。

忆及往事,史老的眼神之中也多了探究,五项大事,李胜利做成了两三项,差不多就会有自己的小站新军。

听到董师说起中医司下发资料的事,李胜利这边一想之后,也就有了新的主意。

但许多事,看着难,做起来又很简单,只要有人启头,只要有个大概得眉目,照猫画虎的人多的是。

厘清中医理论,董师也认可李胜利所谓的亟待解决。

中医研究院自建院就在做的事情,眉目有了但各派医家又有了分歧,厘清中医理论,难如开山啊……

有了赤脚医生,有了医院,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一下中医书籍。

如果建资料馆、图书馆的事,真能推的下去,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们也要听好,之前我便说了史家与柳氏携手。

再由四大中医院,分拨各地的中医院跟中医科。

可无论是中西医,都是金字塔的结构,人往高处走,也不是瞎话。

中医治慢病,西医治快病,虽说有此一说,听上去也合理,但这话说的是全然不对的。

身在中医研究院的董师,很清楚一些政策,下发搜集起来资料,也是司里跟研究所的日常。

厘清中医理论,真要是面面俱到,肯定是浩大的工程,如果弄个似是而非的呢?

缺医少药的状态下,一片大白,能治疗的疾病也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老师,我也不想看到他叫你小董的一幕。

只要再弄好了中医理论,柳家医脉小小的李胜利,振旗一呼,可不是万千响应吗?

在他看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说这样的话,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病症。

“小董,有何不解,就直接问出来。

董师谈及中医院,李胜利这边的想法就多了,散落在民间的医书太多,以中医院为主体,搜集一下也算是顺势而为。

许多县城,可能都比不上四九城这边城郊的乡镇,西医院是没条件建设的。

李胜利的想法,是把建医疗图书馆的差事,推到乡镇卫生所一级。

李胜利不让五人入伙,董师这边想了许久,也没有眉目,只能将眼光投向了老师。

小小不然的时候,就敢挑动天下大势,而且做起事来游刃有余。

目前所看,李胜利的这些谋划,于他自身并无太的裨益,可越是这样,史老越是不敢掉以轻心。

祝师不是不成,只是他半生所学都是西医,跟李胜利论道,只怕吃他暗亏。

你脸上长个疖子,无论中医用药还是西医开刀,都不会覆碗即愈,化结节、长伤口还要个时间不是?

这些争论,归结到一点,就是理论没有厘清。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这个结合,因为

中西医结合,更多的还是医疗条件不足露出的窘迫。

药典、标准、立法这三项,在董师看来不难,司里之前也有说法,本草及历代补遗,就是最简单的药典。

中医典籍即为中医标准,至于立法,中医三千年,规矩就是法度。

他们的中医研究院,也在致力于此,可跟老师说的一样,厘清中医理论,非是一家一人之力可为。

半吊子加中医,许多东西拿不起来,许多东西也舍弃不了,混着混着,也就成了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当然这也就是条件实在不好的地方,大部分医院的西医还是可以撑起架子的。

这点在董师看来没什么难度,只是肺痨一项,就占用所有资料,多少有些吃相不好。

如今史家能跟李胜利论事的,除了老师史老,只有董师一人了。

大势不好,史老也知道,李胜利如此做法,就是在留存典籍,以备不测。

想及此处,史老眉头轻皱,若是让李胜利借了司里的势,再以陆军总院的肺痨联合用药发难,合北上传法解表药的吴门医家,真是大事可为啊!

人老难测,想到此节,史老就不往下想了,或许中医现在就是需要李胜利这样的人。

有祝师、董师推动,作为中医大跟中医研究院的两个大拿,留存资料的问题不大。

人保不保的住,他也没数,但中医资料是必须要保全的。

因为师从史老,又有过很长时间的坐诊经历,董师对于中医现状的理解更深。

如果能跟司里说说,多留几份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必要的。”

普通病症用大白,疑难杂症用中药,上面再派下来几个大学生、医专生,医院也就能稀里糊涂的站住脚了。

城里有培训,下乡插队有学习的地方,想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脚医生的水平。

“好,我们尽力推动,只是死谏之事……”

听李胜利又弄抬棺死谏出来恶心人,经验老到的董师,不由的皱眉提了意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