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番外篇·天上月(1 / 5)

大业六年,隋炀帝下旨广征民夫修建运河。

杨广登基以来横征暴敛无数,年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繁重的苛捐杂税与兵役早已激得民怨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圣旨一出,官兵挨家挨户的捉拿青壮年男人,足足强征了数十万民夫,国内几乎十室九空。

在如此残暴的政策下,百姓闻风而逃,纷纷收拾家当南迁,逃往明国求生。

很快,明国边境聚集起了数万逃难而来的隋国百姓。

边境守将见此,一封急报传至京都。

此时明国征处于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明帝在收到奏折后,与重臣朝议多日,难以下决断。

消息传至民间,花家当即向朝廷捐献白银三十万倆,用以减轻朝廷负担。

九月,明帝下旨大开城门接纳逃难而来的百姓,并且为这些难民重新制定户籍,重新编制安排开荒事宜。

花满楼感念于百姓不易,携妻运送大批物资前往边关帮助朝廷安置难民。

季音牵着婠婠走下马车,巍峨的城门近在眼前。

呼呼——

北风呼啸,迎面一阵风沙刮来,还未近身便被季音的护体真气挡在三寸之外。

“这地儿越发荒凉了。”

十年前,季音度关来往隋明两国时尚可见到丝丝绿意,如今边关之处却已是寸草不生。

花满楼望向城门,叹息道:“今日不同往日。”

彼时随国亦是如日中天,而如今却是天灾**、战乱不休,两国交界之处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城门由内而外敞开,或是风尘仆仆或是衣衫褴褛的逃难百姓排队入关,城内已经搭建起了一个个简易的草棚。

草棚里挤满了休憩的难民,这些难民大多为老幼妇孺与半大的小子,少有成年男子,各个瘦骨嶙峋,黝黑粗糙的脸上饱经苦难风霜。

逃难而来的百姓几乎身无长物,那些细软银钱也早在赶路中耗尽,这些日子全靠边关守军腾出军粮来赈济灾民。只是军中粮草有限,数万难民每日所食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还有更多的难民源源不断赶来,若非花家主动提出运送米粮前往边关帮助朝廷安置灾民,朝廷恐怕也很难负担得起这些难民。

“花公子,花夫人。”

边关的守将向花满楼与季音抱拳施礼,花满楼还了一礼,“花家运来的十万担粮草尽在此处,还请将军清点入库。”

“有劳花公子费心。”守将再次抱拳施礼,命小兵清点辎重。

有了花满楼送来的这批粮食,守军的压力骤减。城门旁很快架起了大锅,粥水的香气渐渐飘散在空气中。

粥水煮的浓稠,立筷而不倒。

“开饭咯!”

很快,大锅前密密麻麻的排起了长队。

“隋国国君昏庸,以至于民不聊生。”

婠婠牵着季音的手,望着周围衣衫破烂的难民,生长在富贵之乡的她首次见到无家可归的百姓,心底油然而生怜悯之心。

季音垂眸温柔的望向婠婠,应声道:“婠婠想帮助他们吗?”

“想。”婠婠回答很认真。

“去吧。”季音松开了手,“去做你想做的事,不要辜负这一身所学。”

婠婠敏锐的从季音眼中看到了别有意味的眸光,脸上的神情由恍然变成了坚定不移。她看了看含笑而立的花满楼,心底一个念头油然而生。

在父母温和的目光里,婠婠一步步走向大锅,也走向了她追逐的人生。

“花小姑娘心善。”

守在大锅前的伙兵露出爽朗的笑容递给婠婠一只铁勺,小姑娘像模像样的举起勺子给难民们盛粥。

“婠婠肖父。”季音轻笑道。

婠婠受花满楼的影响颇深,她心中装得东西也远比当初的季音多。

花满楼与她并肩而立,“我却觉得婠婠肖母。”

出身魔门,心有明光。

不畏险阻,心中坚定不移。

话落,两人相视而笑,目光流转之间情意脉脉。

婠婠举着铁勺舀着粥倒进缺了角的瓷碗里,将碗塞得满满当当,碗的主人是一个瘦弱的小少年,衣衫上打满补丁,脏兮兮的脸,却生得一双黑白分明的眼。

他收回粥碗,目光怔怔的望着五官精致的小姑娘,直到身后传来同伴的催促声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这小姑娘心真好,这么满的粥够我吃顿饱饭了。”年岁相仿打扮相似的脏兮兮同伴兴奋的举起碗囫囵喝粥。

三两口吞下了半碗粥,回头却发现小少年傻愣愣的端着碗一动不动,他惊奇的拿手肘撞了撞小少年:“陵少,你发什么呆呢?”

“花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心底又好……”

“别看了,人家不光漂亮心善得跟小仙女儿似的,而且还出生不凡呢。我听那些守军说她是花家的掌上明珠。”同伴拍拍他的肩说道,“花家可是富豪之家,产业遍及天下,富可敌国。花家的掌上明珠生于富贵锦绣之间,吃得是山珍海味,穿得是绫罗绸缎,跟王孙公主比也不差什么了!”

说着,同伴眯起眼惊奇道:“你该不会看上她了吧?那个小姑娘?”

“什么看得上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