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霍谦在,父子两不管是一起玩儿,还是一起斗嘴耍乐子,方鱼都乐得自在。
加上孩子表现好,已经很久没有发生情绪问题,方鱼心情放松,好吃好睡,居然还比之前不工作时胖了些。
这天下午,星宝一早就把他的小自行车推到家门口,然后拉着方鱼的手,要去楼下玩耍。
方鱼已经能预见到自己会被这小子溜得多狼狈,她可不想死命跑,便开始给小孩商定合约,“星宝,待会儿不能骑着车到处乱跑知道吗?如果要玩儿就只能在小区中间的广场上玩儿,妈妈追着你跑会很累,你知道吗?”
“还有骑车时要小心些,注意不要撞到人了。”
星宝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他还挺喜欢在外头玩儿,但他现在已经不怎么喜欢在小区里骑着自行车跑了。
骑车太累了,星宝只想摊平。
但每次外出,他还是会把自行车带上。
至于为什么?
则是因为星宝很聪明地发现,出行时骑车比走路舒服多了!
走路走累了,站着也很累,但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找到座椅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坐在地上虽然舒服,可是不干净。
干不干净他不太在意,但路人看到总是会不自觉地侧目,好像他多么奇怪一样!
骑车就不一样了,他不想走了,只要双脚停下来,就可以一直坐在座位上舒舒服服地呆着不动。
方鱼刚开始还没有发现星宝这个险恶用心,等到星宝坐在自行车上不肯动,她哼哼哧哧推着连人带车起码五六十斤重的一大坨往家走时,她终于发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事实。
方鱼是真的想不通,这么懒的一个家伙,到底是怎么被他生出来的?
她工作不说拼命,但也算尽职,霍谦更不用说了,加班从来不算加班工资,到底是谁基因突变,生了这么一个懒呼呼的小家伙?
方鱼还不知道,懒呼呼的小家伙已经不满足于在小区里转悠,他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天上学出门,都是坐着轿车一呼而过,星宝想要骑着车,慢慢、好好看看周围的样子。
星宝在广场上骑骑停停,见他都乖乖在广场上玩儿,没有钻进小区那些个林荫小道,方鱼也算稍稍放了松。
叮咚,叮咚!
手机响了两声,方鱼拿出手机,却发现是冯妙发来的消息——方鱼,我这里有个患者,他的情况有点特殊,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情况是这样的,患者亲眼目睹妻子离世,产生了严重的创伤后遗症和抑郁症。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了强烈的攻击倾向。
攻击倾向的产生,源于患者对自己孩子纠结的心理。
一方面孩子是自己和妻子的爱情结晶,他希望她们能够幸福快乐。
但另一方面,他对小孩又抱有强烈的攻击心理,当他发现小孩变得幸福快乐了,心底高兴地同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暴虐和憎恨心理,认为她们为什么能在失去了母亲后,还这么轻松高兴?!
最让患者恐惧的是,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发现自己站在小孩的床头,双手伸了出去,压在孩子的脖子上……也幸好患者醒悟的及时,才没有酿成惨祸。
之后一段日子,患者十分内疚,对孩子们也很好!但很快,危险的事情再次发生。
患者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危险,已经不适合再贴身照顾小孩了。
但问题是,他是孤儿,没有父母亲人。而妻子同样是孤儿,如果他入院治疗,两个孩子将失去监护人,沦落到无人照看的地步。
我们通过监控发现,每当患者与孩子相处融洽,幸福快乐时,就很容易爆发攻击行为。我的分析是,患者在厌憎孩子得到幸福的同时,也憎恶自己,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温馨和乐的家庭生活中。
而如果患者对孩子冷淡,不深入接触,这种危险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许多。而这也佐证了上面一条判断。
对孩子冷淡,患者也处于一种自苦的状态,正是这种自苦的心态缓解了他的心理压力,从而抑制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但问题是患者同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种情绪上的压抑,让他的抑郁状况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患者的自残行为时有发生。
方鱼皱起眉,抬起头看了一眼广场,确定星宝还在,才给冯妙回信息:有没有可能是创伤造成的人格分裂?
冯妙:并没有。经过反复测定,我们发现患者并没有人格障碍,他清楚记得自己每次的危险行为。这也导致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而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继续下去,要不是为了自救,分裂次人格帮助主人格承受压力或者暴力;就是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
方鱼皱起眉头:学姐,能问下,患者妻子是怎么过逝的吗?
冯妙很快回了消息:车祸,据说现场十分惨烈。
方鱼:还没有其他原因?按理说妻子车祸去世,他不该对孩子迁怒才对。学姐,这个点你估计还需要在琢磨琢磨,这里头没准就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冯妙:OK,我知道了。
方鱼关掉手机,一抬起头,却发现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