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维县周家(1 / 3)

关于燕省文科状元的直播采访火爆全网,就连燕省地方台新闻频道也在剪辑出“正经版”采访视频后给予了长达数分钟的播报。

在播报中,省文科状元楚青鱼同学命运多舛,遭遇不负责任的爸妈,于高三这个关键阶段家庭破裂,被父母双方遗弃。

但楚青鱼同学没有一蹶不振,沉溺于生活给予的伤痛,而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寻找到人生方向,昂首挺胸阔步前行。

“.楚青鱼同学这样如向日葵般向阳而开的精神让三中全体老师同学十分感动,就连守门的大爷也在接受采访中如此说到:‘啊?高三九班的楚青鱼?谁啊?哦哦哦原来是哪个叫外卖叫得学校围墙都倒了$*@%*~$’.”

在燕省电视台将这段剪辑拼接过后的采访视频发到自家官网平台上后,网友们纷纷在

【要不是几个热搜还挂在网上,我差点就信了[抠鼻]】

【哈哈哈笑不活了燕台你是懂剪辑的】

【啊这啊这,身为燕省人,大燕你说我该是不信你呢还是不信你呢?】

【燕台,一个对剪辑有着深刻领悟的存在[赞]】

【剪辑后期:没办法,实在是单位给得太多了qaq】

【只有我感觉守门大爷被动哔音这里太搞笑了吗哈哈哈哈】

【守门大爷:不说你又要问,说了你又不听,听了你又嫌弃,我真是太难了】

说到最后,就连燕台官方微博皮下都忍不住冒出来笑场了,暗搓搓表示一切都是为了世界和平。

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不上网的上了年纪的人而言,燕台这个正经版才是对真相的认知。

维县是个小县城,因为没有工业入住,常住人口也不多。人们但凡在这里住个一二十年,别说左邻右舍了,就连往外走出去几条街,都是能认识的。

周家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当年周父的父亲就是赶上县城规划,成为了这个小地方的

后来又经过两代人的发展,周父年轻时也是个胆子大的,在一众不理解的骂声中卖了房子买了商铺,一边出租一边自己做生意,倒也混成了县城首富。

当然,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时代变了,周父因为只有个女儿,无心扩大事业,就一直守着自家的超市,从县城

不过总归说起来,在县城里,周家也算是出过名的。所以但凡周家出个什么事,不说整个县城,至少小半个县城都能传遍。

去年传得沸沸扬扬的,是周家那个嫁给家里资助的大学生的女儿,十几二十年来居然一直有两个家庭。而周家资助出去的那个穷学生,居然也在外头养了二奶生了儿子,夫妻俩闹起来大打出手,直接闹上了新闻这件大八卦。

光这一件事就让维县的大爷大妈们茶余饭后消遣了一年。

热度才刚降下来不久,这不,被周家女子当作累赘丢掉的那个女儿,居然成了他们省的文科状元!

嚯!

这可不得了!

在老百姓看来,婚姻里你乱搞我乱搞,又各自搞出几个娃娃的事,那都是消遣娱乐。可高考状元这种事,事关读书,那就是大事!

这是科举制度在华国存续了一千年多造成的深刻影响,不是几个颜色八卦就能比得过的,所以这次在维县造成的轰动,绝对比上次厉害多了。

上次是半个县,这次是整个县,甚至迅速蔓延至县城以外的农村地区。

上次大家议论,看在周家老两口的面子上,还少有舞到正主面前的,这次却连和周家相处了几十年,关系一向不错的老邻居都有不少人替新闻里那个可怜又优秀的孩子打抱不平。

清早,是不少老年人热衷的出门买菜或散步锻炼时间,周父和周母自持是一对思想开明的恩爱夫妻,一早就如往常那样挽着手拎着菜篮子出门买菜。

刚打开门,就听见对门的老李家也跟着开了门。

周父笑着正要跟老邻居打招呼,没想到出来的老李头却对他没个好脸色,拉长着脸白了他一眼。周父一愣,还没搞清楚老李头是怎么了,老李头就杵在自家门口背着手皱着眉,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到:“老周,你家外孙女都考上高考状元了,也算是光宗耀祖了,怎么没把人叫回来,再好好整治几桌,叫大家伙儿一起跟着庆祝一下?”

老李头说这话,虽然有一丢丢的私心——他家孙女明年也要高考了,也是文科生,想着是不是能借高考状元的笔记看看。

可绝大部分的心思还是为周父这个老朋友好,想着老周如果能及时弥补一下,一来也能解决了那个优秀的小姑娘念大学的费用,二来也能让挽回一些老周家的名声。

毕竟么,老周家发达了几十年,也不至于缺小姑娘上大学那几年的费用。

一听到关于外孙女的话,周父周母却都变了脸色,反应有些过激。特别是周母,连老李头口中的“高考状元”这几个字都没听进去,虎着一张老脸阴阳怪气道:“外孙女?我们老周家哪来的外孙女?我们家只有两个外孙!”

周父却要有理智一些,脸色变过以后反应过来老李头说的话,表情又是一变——以至于显得有些狰狞扭曲。

他皱紧了白的眉头,问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