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只一句话怕是不够,只听赵平安接着道:“若是笼统地去说,其实用一首诗也能够概括。”
就在赵平安说第一句的时候,两人便为之触动,听他说用一首诗也能够概括,便更加震惊,漫漫史书,用一首诗便能概括,也不知到底是他真有这个自信,还是太过自负。
而下一刻,只听赵平安默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为《三国》的开头诗,这首《临江仙》被后世是如何推崇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论史诗上更是卓绝。
放在此时,再合适不过。
当最后一句“都付笑谈中”落地,在场的人皆是顿了,赵平安从前只觉得“地上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这话不免有些夸张,但放在此时却是极合适的。
许久……
老帝师睁开了那双老眸,慢慢开口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字不言史,却句句都是在说史,好好好。”
帝师抬起头,用那双浑浊的老眼紧紧的盯着他,目光所至之处皆如光炬,只听他再次开口,郑重的问道:“赵平安,这诗可是你作的?”
赵平安抬头看老帝师,想回他不是,但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去说,他若答不是,老帝师必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届时他又该如何作答?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是”
想着先过眼前这关,他终究还是认了。
说是这么说,赵平安也在心里默默的与杨慎致歉,回去之后定与他燃上几柱香、奉上好几盘元宝蜡烛……
他心里驳杂得很,殊不知老帝师心里更是乱的如麻。
不是这诗不好,而是太好了,说句不好听的,这诗连他也做不出来,实在是惭愧,惭愧。
原本他只是想着考验一番,差不多应付过去也就是了,结果呢!赵平安的确是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惊喜,但这惊喜太过,竟让老帝师有些怀疑自己到底能否教得动他。
他看了一眼钱智,示意他过来,又与赵平安交代了一声,便带着钱智又去了后头的偏房说悄悄话去了。
整个厅堂只留下一脸懵逼的赵平安“……”
虽是觉得自己答得还不错,但心中仍是不安,也不知刚刚这关他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总得给个信儿吧!
但此时,里头的偏房,老帝师心绪却是激动了起来,不符在赵平安面前时那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只听他对着钱智郑重说道:“钱智,你回去跟陛下说一声,这孩子我教不了。”
钱智“……”
那怎么能行?他们爷可是交代了送赵平安来拜师,哪能就这么回去?依他对他们爷的了解,恐怕不行!可以说是怎么回去怎么回来,倒是平添了几分麻烦。
帝师也知道他为难,只能与他解释道:“他今日所言你也听了,你自己觉得如何?”
能如何?
自然是好,好的不能再好了,他也是头一次见谁对历史的见解会这么深……
说实话,刚才赵平安的答案的确出乎他的意料,他也没想到这小子今日竟会超水平发挥,竟让老帝师如此踟蹰,这结果让他也有些意外。
却只听老帝师接着道:“老夫虽是自负,也不至于连承认自己不如人的勇气都没有,说实话,不管是今日老禅师所问的问题还是今日论史,老夫自问就算是答得出来也绝没有他这般见地……”
“老夫不是夸张,这徒弟我收不了,你顺便替我告诉陛下,科举重在选拔人才,对于这样的人才,以科举来论之恐怕不适宜,还不如直接给他找个官做,早日造福于民,老夫瞧着挺好。”
是挺好,这一点钱智也信,但陛下肯定不能答应,这也是实话。
心里虽是这么想,确是不能这么说,钱智也只能尴尬的笑笑,宽慰道:“帝师您说笑了,不至于不至于,这孩子在书院的课程并未达到如此程度,还得您多费心教导。”
但老帝师显然是下了决心,毅然决然道:“人你带回去吧!老夫实在是教不了。”
钱智摇摇头:“不成,陛下交代过让您考校,这才第一个问题,麻烦您老在考校一番,挑些个偏门的题目,亦或是涉及到科考的内容,都成。”
钱智的本意是想让他别放弃,结果帝师却是皱起了眉头,直言道:“以小见大你不明白吗?再者说,加上两个喇嘛问的问题,他所答的问题并不少,这样的人才不管问几个问题都是一样的。”
“劳烦您再费神……”
看钱智如此为难,各种与他说好话,帝师也只能退了一步,咬咬牙道:“那就最后一个,老夫前些日子倒是得了一题,就连老夫也答不上来,若是他答得上来,你便去回禀陛下让他悉心教导,若是答不上来,老夫便收下他。”
钱智点头应是:“成!”
老帝师博古通今,虽是对赵平安认可,但他还是不信老帝师都答不上来的问题赵平安就能答得上来。
他还等着回去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