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章(1 / 2)

经过这两日的研究,她发现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出在这土地上。

李家庄的地太贫了,一年不比一年,庄子里又没那么多粪肥。不仅如此,除了种粮食的土地之外,剩下的土地也不适合种些个猪草之类的植被。

粮食用地太耗肥力了,若是再不改良,这地必是要贫死。

另一个问题就是这庄子并不适合养殖禽类,主要体现在粮食不足,草料不足和土地不适上。

她本想着种些苎麻,问了才知这土壤肥力连种苎麻的要求都达不到。

现在她想着就是先养地,用些个人和牲畜的粪便养上两年或许还能好些,或是叫他们接些手工艺活儿来做,总比让这地贫死强。

想着这些糟心事儿,赵平悦不由得两只胳膊撑在桌子上,捧着脑袋朝外头看,目光呆滞可劲儿的发愁。

赵平安一来就看到他姐这个发愁样子,忙问怎么回事,她便就着这事仔细说了一遍。

赵平安想了想,遂问道:“姐,你可有去过李家庄?”

赵平悦摇摇头,说道:“不曾。”

“那等我过两日休息陪你过去一趟,不亲眼看看总归是不行。”

赵平悦“……”她弟就这么把她的行程给定下来了?

赵平安觉得账本上记录的远不如自己亲眼看到的实在,吴嬷嬷就只一个人,也会有疏漏的地方。

这是他姐的田庄,哪有自己的田庄自己都没去过的理儿,正好他也过去给瞧瞧有没有什么改进的。

三月底,提前跟大太太报备了以后,车马载着两姐弟,另有两个下人出了姜家,前往李家庄。

这一趟,光是去庄子便是花了一个多时辰。

庄子没有围墙,没有地标,几人还没留意便到了庄户们生活的地界上,二十几家土墙垒的茅草屋就这样映入眼帘。

看着这场面,赵平安忽然觉得杜甫当年作的那首诗中所写的“公然抱茅入竹去”果然是底层人民的写照。

古人诚不欺我。

土墙是用稻草和了泥土垒的,屋顶用木材架了房梁,上头又铺了厚厚的茅草。这种房子虽说是冬暖夏凉,却不防洪,一旦洪水来了,泡的久了怕是要塌。

哪怕是到了21世纪的农村,依然还有这种土房的存在,只是很少住人,大多是扔在那里不去管它,已是破败的不像样儿了。

毕竟时代在进步,不少农村人挣了钱便会在城里安家,住进高高的筒子楼。

车马一路行来,赵平安能看的出,这里的土地确实是贫瘠。

三月份,别人家地里的小麦都长到二十公分高了,他家地里的还是食指拇指这么一扎高,只有人家的一半,收成不好也难怪。

“平安,你瞧见了吗?这麦苗比别家的矮了不少”

“瞧见了”

他们本不想引人注意,只想看看大概的情况,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叫人来问问怕是不行了。

车子在庄里农人的家门口不远处停下,赵平悦又叫了下人去喊人来问话,只拿着本账册跟赵平安讨论。

“这地,下半年可不能再种了,得养养,等人来了看他们怎么说。”

没多会儿,下人就近找了个农户出来,这里不光地是他姐的陪嫁,人也是……

那农户瘦的像个麻杆儿,穿着件两成新的半截袖褂子和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裤子,衣服下摆的边儿都磨没了。

他往马车里瞥了一眼,见是两个孩子,才松了口气,小心翼翼的问道:“您是?”

赵平悦人还没下车,只从马车窗那儿撩开点缝隙,说道:“我这是庄子的主人,姓赵,你去叫你们这庄子的李庄头来回话。”

她说话是一点没客气,那农户骤然听闻是庄子的主人家来了,吓得两腿直哆嗦。

在这世人眼中,庄户就是自己的奴隶,下人就是自己的财产,跟自己的财产说话可不需要客气。

赵平安一开始其实也是看不惯的,后来想想,每一个朝代的文明是不同的,他不能以现代的文明来看待以前的文明,对他们不公平。

哪怕不是一个世界,甚至是什么宣武帝、昭和帝从来就不是他们那个世界的古代人,可道理总是共通的。

人类文明的产生只有几千年,人类的文明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所以也不会有他现在的价值观。

比方说这个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男子确实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因为女子地位本就低于男子,是男人的附属物,所以产生了男子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伴侣的社会现象。

但是现代社会不是啊!现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你带着现代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古代的文化,这对古人来说公平吗?

既然他不能以他自己的价值观去苛责古人,那么他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朝代的文化,管好他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尽力让他们的生活水平能再好些,就算是不错的了。

而那庄子的农户不想给自己惹麻烦,赵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