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7 章 327(1 / 2)

【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唐德宗驾崩,太子唐顺宗李诵继位。

算起来,李诵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中间还经历过废太子风波,能走到登基这一步着实不容易。

李诵当太子这二十多年,表现也很不错,当年泾原之变的时候还是他亲自断后,护送唐德宗李适的安全。

咱们一起来看看唐顺宗李诵短暂的执政期间都干了什么。】

李适皱起眉头,为何是短暂的执政?

李适和李豫的第一反应就是唐朝又发生了政变,没办法,谁让唐朝的政变太多了……

“把李诵叫来。”李豫派人把皇孙李诵叫了过来,他对这个孙子一直还挺满意,之前还萌生了立皇太孙的想法。

李诵一来就给神迹行大礼,可见他对神迹的尊重,

【李诵上台前就有自己的太子班底,等他登基后自然重用原来的幕僚,也就是“二王八司马”,即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

依托原本的班底,李诵刚上位便开始革新。

首先唐顺宗上来就罢了宫市五坊使,咱们之前说过唐德宗时期的宫市,说白了就是直接抢老百姓东西,如此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宦们再没理由去剥削百姓。】

李适听神迹说起自己的“事迹”,再次觉的自己不配为帝。

竟然以杀鸡取卵的方式来敛财,不管目的是什么,但是的确是昏君所为。

【其次唐顺宗禁止节度使进贡,这也是唐德宗敛财的手段之一,当然了拿人手短,唐德宗李适拿了节度使的进贡,自然要放纵他们。

而节度使拿了这么多银子进贡,定要回血,血包又是老百姓。】

李诵惊讶的看向他家父王,在李诵心里他家父王可是刚正不阿,特别对节度使嫉恶如仇,他怎会收节度使的银子。

“父皇,儿臣不配……”李适刚要说自己不配为帝,李豫打断了他。

“可就这一句话?”李豫需要的是李适的反思,而不是让他退位。

“知错能改,自己的烂摊子自己收拾。”李豫道。

李豫已经把自己的烂摊子收拾好了,接下来就是李适。

【第三,唐顺宗李诵开始打击宦官,他家父皇唐德宗经历了那么多兵变后,最信任的便是身边的宦官,把禁军的兵权都交给了宦官。】

*

“这个唐顺宗虽然在位期间短,但也算的上是个明君。”赵匡美觉得有点可惜。

赵匡美往他侄子赵德芳身边凑了凑,“你觉得唐顺宗是不是被害死的?”

听了那么多明朝皇帝死于非命,赵匡美一听到命短的皇帝就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还真说不准。”赵德芳是觉得唐顺宗的死有点猫腻,毕竟上来就改革,怕不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

唐代宗,唐

重用官宦??这还

是他家父王么?

李诵觉得神迹所述的那个人完全是个陌生人,和他家父王完全不一样。

他家父王怎么可能会重用宦官?!

*

听到这,公子扶苏大概猜到唐顺宗为何如此短命,改革的政策全都是良策不错,但关键是唐德宗李适放纵节度使和宦官太久,如今又来了一个手腕强硬的皇帝,怕不是……

公子扶苏轻叹一口气,这就是大权旁落的下场,若一个帝王没有自保的势力,那什么政策都无法实行。

秦始皇嬴政也看透了这一点,因此把兵权放给了公子扶苏,带兵打仗亦让他领兵,为了就是建立太子的势力。

而秦始皇嬴政半点也不怕太子夺权,有实力的帝王是不屑于提防自己的儿子。

【第四,唐顺宗还减免赋税,打击朝堂的贪官污吏,并且收回地方的财政之权并安插朝堂官员。

这些改革眼看都是有利于朝堂的改革,改革之初的确也革除了大唐长久以来的不良信息风气。

这是唐顺宗李诵的成就,自然也是革新派的成就。】

*

李承乾听后朝唐顺宗如此改革,不由的叹气,他不否认后世的这些帝王初衷是好的,但是变革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

哪怕是开国皇帝还要忌惮权衡各方势力,也不能上来就开始翻天覆地的改革。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步伐不能太大。

李承乾总结了一下唐顺宗李诵面临的局面,首先藩镇割据仍旧在,唐德宗后期采取了放任之策。

其次中央军的兵权落到了宦官手中,目前不知宦官是否听从唐顺宗命令。

最后,唐顺宗启用的大臣都是朝堂新秀,并没有多少根基。

如今唐顺宗一下得罪了藩镇还有宦官,就看他能不能拉拢住朝堂众臣。

“够强硬,够自信。”一旁的李泰吐槽,自打没了当皇帝的心思,李泰整个人的状态明显变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不怕得罪人。

“但怎么不掂量掂量自己。”李泰觉得唐顺宗此次变革不会太顺利。

【李泰】:这次变革,得罪了多少人?

李泰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