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迹所述,唐太宗李世民基本可以确认自对朋党之争的理解是对的。
面上看,大明皇帝分裂的文官集团加强了皇权,但长此以往党派斗争,朝堂内部乌烟瘴气,官员只知谄媚争斗不再以江山社稷为重,终酿成亡国之患。
内斗是无效内耗,内耗了自己壮大了外族。
【严嵩尝到了巴结的甜头开始进一步谄媚,这次他谄媚的不是夏言而是嘉靖帝朱厚熜。
咱们之前说过,嘉靖二十年后,朱厚熜的心态发生了巨大改变。
而夏言登上权力的巅峰后,文人气骨尽显,不再是之前的委曲求全讨好朱厚熜,并且胆大的敢越矩行事,比如嘉靖二十一年,夏言在朱厚熜力保郭勋的情况下仍旧弄死了郭勋。
并且对朱厚熜的态度傲慢起来,咱们举几个例子看看。】
【朱厚熜去拜显陵,就是他爹和他娘合葬的墓地,拜完后严嵩让官员们上表称贺,但夏言拦着不让。
朱厚熜巡视大峪山,夏言迟到,气的朱厚熜直接罢免他的官职,等气消了又让他官复原职。
朱厚熜给官员们发道家的香叶冠,夏言根本不带,而且在写青词上也开始怠慢。
在朱厚熜眼中,原来那个听话的夏言已经不在了,于是他几次敲打,几次罢免夏言又几次让他官复原职。】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朱厚熜还有夏言,只见朱厚熜手中拿着肉骨头,一会给夏言一会不给。
【相比于夏言的“飘”,严嵩可是尽心尽力的巴结朱厚熜,认真的写青词,把朱厚熜赐给他的香叶冠当宝贝。
如此的严嵩正是朱厚熜所需要的,于是他开始重用严嵩打击夏言,平衡双方势力。
直到河套之议,夏言主张收复河套之地以解决蒙古的侵犯,严嵩终于找到机会扳倒夏言。】
听着内阁之间斗争来都争去,朱厚照的眉头就没松开过,特别神迹提到河套之地时,朱厚照有种不祥的预感。
“明朝的边防如何?”朱厚照求问神迹。
【和明武宗时期相比,嘉靖时期的边境可不太平,北方有蒙古来袭,南方有猖狂的倭寇,咱们具体来看看。
嘉靖十七年,蒙古深入河套,明军不敌。
嘉靖十九年,蒙古俺答进犯。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答再次进犯。
嘉靖二十五年,蒙古俺答再次率兵劫掠延安和庆阳等地。
嘉靖二十五年,朱厚熜斥资修长城。】
“合着光内斗去了?!边境就不管了!!”朱高煦一听打仗他立马不困了,“不是满肚子心眼吗,怎么到打仗就没了!!”朱高煦越说越激动,吐沫星子横飞。
“他修长城有什么用!他御驾亲征啊!!”朱高煦差点蹦起来。
“他怎么御驾亲征,用仙法打败蒙古大军?”朱高燧吐槽。
“那他就不管么?不管么!”朱高煦破了嗓。
【咱们着重说说河套之议。
河套之议是多次廷议,从嘉靖二十五年到嘉靖二十七年,历经三年。
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曾铣第一次上疏请求收复河套,得夏言大力支持,且夏言为了支持曾铣还以朱厚熜已经答应收复河套为由,拉拢更多的大臣一起支持。
但朝廷大多数官员是不支持的,众多巡抚都反对,但嘉靖朱厚熜支持,并拨了二十万两银子。】
第一阶段,朱厚熜、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天幕中出现一行文字。
朱高煦???忽然不知该说什么了。
于是他转头看向朱瞻基,“我想着河套是你丢的。”
朱高煦记别的事不行,但是军事上的事情计的特别清楚。
朱瞻基……
*
宋
听到河套之地,赵匡胤不由想起燕云十六州,虽然如今已经收复。
幸好神迹出现,不若按照历史走向……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曾铣第二次上书请求收复河套,分析了收复河套的好处,同时提出收复河套的困难,希望赶紧加强边防军的训练。
朱厚熜变了说法,他觉的应该以防守为主,但同意了部分军队改革措施。】
第二阶段,朱厚熜犹豫;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曾铣第三次上书请求收复河套,这次细化了方案,提出了收复河套所要的银两,大概两千多万。
可此时的大明王朝一年白银收入不足两百万,重大问题出现,朱厚熜没钱打仗。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曾铣再次上疏方案,朱厚熜下令兵部讨论。】
第三阶段,朱厚熜犹豫;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后宫起火,皇后及百余宫人葬身火海。
没错,皇宫又着火了且是大火,随着燃燃烈火,朱厚熜的态度转变了。】
*
宋
“怎么又着火了?而且又是这么关键时候着火?”赵匡美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这次到底是谁放的火?”赵匡美有点猜不到了,这个明朝皇帝的朝堂太混乱了,之前讲明武宗朱厚照时,很明确是文官集团想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