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不要安排我的人生67(1 / 2)

很多人以为何小满就是靠这面墙给大棚增加温度,不少人都嘲笑她城市里的娇娇小姐什么也不懂,异想天开。

靠着一堵墙来实现蔬菜自由,简直形同做梦。

从后世而来的何小满却知道,这种蔬菜大棚如今正遍布种花家很多土地上,为众多吃货提供四季不绝、花样翻新的各种农产品。

而且就在东三省,其实在65年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栋占地面积0.7公顷的温室大棚, 位于吉省春市市郊。

只是在通讯基本靠吼的眼下,流传范围大大受限,因而这边完全不知道而已。

温室大棚在蔬菜种植史上绝对是惊艳的一笔。

尤其是寒冷的北方,它的出现等于是给闲到整日混吃等死打屁堵博的北方生生增加出一个季节。

大棚靠近村道的一边有一栋小房子,跟大棚共用一面窄墙,两个负责技术的社员和高海东轮班住在这里,即随时可以通过留着的那道门进入大棚里面查看作物长势, 又能防止坏分子捣乱搞破坏。

高海东看着大棚里面的二十多厘米高的茄子、黄瓜已经开花,笑得脸上的褶子越来越多。

冬天没有昆虫, 陶小甄早就提醒过大家,必须要人工授粉才能坐果。

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东西的农人又开始学习分辨什么是雌蕊,什么是雄蕊。

力气大的几个人排班负责每天收放草帘子。

白天正当午十分草帘子都掀起来,已经可以透过罩在外面的塑料看见里面青翠一片,长势喜人。

这回很多异议彻底被压下去。

那些一开始使劲反对的人也终于明白,原来不仅仅是烧火炕的原理,真正的大功臣是这厚厚的可以盖住房子的大塑料。

于是屯子里的人开始有事没事就往大棚这边跑,隔着塑料观察里面作物的情况。

“快看,那是洋柿子吧?真结果了,瞅这样差不多过年时刚好能熟。”

“你说这塑料跟那草苫子就这么能耐?我看他们在里面干活的都赶上过夏天了,刚才狗娃出来脸上还带着汗呢。”

“咱跟高队长商量一下,进去看看你说行不行?”

“行个屁,我早问过了, 外边看随便,不许靠近,不许破坏塑料, 非工作组成员禁止入内, 哎, 后悔啊,这我要是当初也参加了,过年时能吃上水灵灵的洋柿子,上坟时我都得跟我爹念叨念叨。”

高海东正要推门而入,听见有人说这话哈哈大笑:“后悔去吧,要是全大队人人同意的话就能动用提留款,这样的大棚起码还能再整一个,现在就只能靠这一个出钱了。”

“三叔,那这不也占了屯子的地了吗?到时候总得给我们分点啥吧?”

“想的美,我们不整大棚,冬天这些地也都凉着,你咋不跟老天爷要点啥?我们这叫废物利用,再说挣钱也不给我们,都留着给队部购买农资,要不那拖拉机是你整回来的?油钱是你掏的?”

话虽然是这样说,高东海依然留了余地:“到时候看吧,把我们个人掏的钱都挣回来, 再把购买农资的钱扣除,要是还有剩余,今年过年就给大伙分点菜!”

围观人群一阵欢呼。

高东海心中叹息,他也不愿意养活什么都不想付出却要坐享其成的人,可是真要是一点好处也不给,那群瘪犊子心里不平衡犯坏搞破坏咋办?别说别的,塑料棚子给你捅几个窟窿,里头的作物就全冻死。

再怎么搁人看着,也不能二十四小时马不停蹄的巡逻,也只能画张大饼让大伙都有点指望。

而这个时候附近很多小型团体或个人都开始轰轰烈烈的发豆芽。

一筐筐豆芽被送到公社的大合社,还有县城的供销社。

可惜,这些满怀吃饱饭吃肉吃细粮美梦的人们注定要失望,因为太多了,供销社已经不堪负重,谁家也不能天天吃豆芽不是?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货商们开启了内卷模式,豆芽价格瞬间暴跌,浩浩荡荡的豆芽大军哀鸿遍野,颗粒无收。

老支书跟高东海看得心有余悸。

因为上溪大队也有个人偷偷在家发豆芽拿去黑市或者半个月一次的大集上去出售,回来全都赔得欲哭无泪。

那个卷起豆芽风云的陶知青却已经带领大家在大冬天种上蔬菜了。

第一批蔬菜三十斤番茄、五十斤韭菜、五十斤小葱、五十斤茄子被送到三十泡子县供销社,瞬间被一抢而空。

高东海拿着一百一十五块钱,手都哆嗦了。

冬菜的价格,最少是普通蔬菜价格的三倍,最贵的是番茄和韭菜,都是七毛一斤,再加一毛就能换一斤猪肉了。

这是什么价格?

有人买的时候抱怨价格太贵,都快跟猪肉比肩了,售货员俩眼一翻:“那你买猪肉去啊,拿猪肉当葱花,拿猪肉拌白糖,猪肉炒鸡蛋。”

抱怨的人顿时被噎得没了词儿。

另一个售货员也过来参战:“冬天是个人就能养猪,但是你看谁冬天能种地的?大冬天让你能吃上这么绿缨缨的菜你还嫌贵,不买抓紧给后面的同志挪地方,可就这么多菜,卖完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