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为商贾正名(1 / 2)

官学生们这次都没有看彼此的反应,下意识的就摇摇头。

陈琦见状,继续说道:“‘市贾不二’,其实本质上是将行政管理碎片化了。也就是物品的交易仅仅局限于,郡县一级的单位;最多,最多,也不会超过州府一级。”

“这种小范围内的货值交易,当然可以做到‘市贾不二’了。其实农家学派所讲的‘市贾不二’的政治理念,与道家学派所讲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点类似。”

“都是治理小国寡民的经验罢了。”

“但是,诸位也看到了。我中元帝国符合小国寡民的体量吗?”

官学生们摇头!

从疆域方面看,中元帝国九道八十一州,东至大海,西至大山,南至大河,北至大漠;五大帝国中,能在疆域上与中元帝国一较高下者只有雄霸漠北的北魏帝国了。至于南楚帝国和西夏帝国,算上他们的附属国,疆域面积都不足中元帝国三分之一;就更别说那纯属凑数的弹丸之地,东倭帝国了。

从人口方面看,中元帝国在籍人口就有数亿;至于为了逃避缴纳人头税,隐瞒不在籍者,难以计数。而其他四大帝国的人口加起来,都不足中元帝国在籍人口的一半。

小国寡民,呵呵,和中元帝国好像真的没啥关系。

陈琦接着说道:“中元帝国地大物博,东南西北方的物产各不一样,北有牦牛,西有畜牧,东有渔盐,南有木材,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么办呢?”

“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还是说人们需要各自凭借自己的能力,人脉关系,或者是其他的本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那样的话,你作为执政者,要如何监管呢?你的职责,权利如何履行呢?”

“所以,贱货能贵卖,贵物能贱买。人们经营好各自的本业,做好自己的事务,不去刻意的打压,阻拦货物的流通;让货物像水流一样,悄无声息的向低处流。”

“这样潜移默化之下,商路就会慢慢的建立,货物就会有序的流通;百姓们也可以穿到北地的皮货,吃到西疆的牛羊肉,尝到东海的渔货,用到南蛮的木料。”

“而作为执政者我们,只需要对往来货物的质量和品质进行监管,对于价格设置一个上限。让商品的价格不要出现异常的价格波动和变化就够了。”

陈琦看向何邈:“好了!已经将商人和商业存在的意义讲清楚了;也将商人被打压的原因讲清楚了。那我们现在就来了分析一下,农家学派所讲‘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我在最开始的时候说过了,中元帝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农业生产所创造的财税,占到了财税总数的近六成。而商贸所创造的财税,还不足财税总数的两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农业发展,是符合中元帝国稳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这对促进社会认同,建立大的民族认同感是有益处的。”

“但是,基本国策是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基本国策是基本国情(即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等)决定的某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的系统对策。”

“基本国策只是一个框架,不是教条。并不是说作为执政者,我们只能按照基本国策去治理地方,牧养万民。”

“很简单的道理,家住在江河湖海边的老百姓,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打渔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甚至是发家致富。”

“那么,作为执政者的我们,难道为了保护一个所谓的基本国策,强令渔民们不许下水捕鱼,必须上岸去种田吗?”

陈琦喝了一口水:“当然不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本就是人生存的基本法则。强行改变这一切,除了能让老百姓们感到厌烦外,除了能给老百姓们添堵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的执政者应该做的。”

“身为执政者,要懂得什么叫做‘因地制宜’;就如同一名教书先生,要懂得什么叫做‘因材施教’是一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一名庖厨,今天,主家为了宴请宾客,给后厨准备了鲍鱼,海参,干贝,鱼胶……山珍海味一大堆。我能给你做一大桌子的好菜,丝毫不逊色于酒楼中的上等酒席,让主家在宾客面前倍儿有面子。”

“明天呢,主家自己吃,山珍海味没有了。大白菜,小白菜,菜心……反正就是一堆蔬菜。一点荤腥都没有了。作为庖厨,我难道就不做了?这个工钱我就不赚了?我的一家老小就排排坐,喝西北风吗?”

“当然不是了。即便你给我的只有一堆上不得台面的蔬菜,我也能给主人家做出一桌子可口的美食。甚至在色香味各方面,丝毫不亚于主人家宴请宾客的那一大桌子山珍海味。”

“这才叫好的,上品的庖厨。”

陈琦微笑着,指了指坐着的官学生:“诸位,你们就是庖厨,你们的辖区就是厨房,你们辖区内的山山水水,飞禽走兽,鱼虾河蟹,瓜果梨桃……就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