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贺岁片与新影联(2 / 4)

从1983开始 睡觉会变白 3000 字 2023-12-17

城公司出资55%,剩下的根据你们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总额在一千万以上,没达到的,中影补。

公司设总经理一名,负责日常管理。

那院线干什么呢?跟市场对接。以前一部片子,你1号放,我2号放,你放30天,我放40天,都是单打独斗。

成立之后,我们根据市场反应,可以有效的将一部电影收益最大化,或者及时止损。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始入股。

《亡命天涯》都知道,是分账片。国产片也将进入分账时代,比如影院留50%,其中40%算影院收益,10%交给公司,用来经营、宣传等,结余才算盈利。

盈利再按出资比例分红。”

“你怎么知道会进入分账时代?”又有人问。

“呵,一会那个人跟你们谈。”

老吴指了指许非,继续道:“另一种模式,签约加盟。我们提供培训指导,共享资源,不参与管理,上缴的比例比较高,比如20%。

二者的概念能懂吧?”

“……”

会场陷入沉默,或者说受宠若惊。中影爸爸和蔼可亲,体恤民众,都不适应。

按他的意思,两家出85%,那每家影院出10万、20万就可以了,大部分票房还给自己,相当有诚意。

但长期以来的保守思维,让大家心动又却步。

吴孟臣讲话完毕,待众人消化了一会,示意某人。

许老师大步上前,笑道:“我叫许非,有听过的,有没听过的,但不要紧,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我们会变成很好的伙伴。”

他再度痛恨没有PPT的时代。

其实已经有了,微软发布了PPT3.0,投影仪也出了新款,但国内少啊,买这个得用外汇。

于是他戳块黑板,刷刷刷写了一行:制作——发行——放映。

“以前发行占大头,两端弱势。现在发行力量缩小,但两端还是弱势。

这是畸形链条,放映最贴近观众,反而没地位。我们的新院线就是打破畸形,建立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

说的再远一点……”

他又写了几个词:“三位一体,跨地域,城市发展。”

“别以为电影改革没有模板,模板多的是。因为全世界都这条路子,且证明是可行的。

第一,将来必然是制作、发行、放映三位一体。制片方可以建院线,院线也可以投资拍片。

第二,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地域封闭。其实办法很简单,允许各方资本进入,允许院线跨省,允许发行跨省。

这两点靠政策,而上头正在研究,逐步放开相关限制。

第三,院线必然伴随着城市发展,电影必然是强大的精神食粮,虽过程曲折。京城一天一个样,以后人口越来越多,先一步吃肉,晚一步喝汤。

五十家影院,单打独立还是拧成一股绳?很简单的掰筷子道理。”

话落,他刷的画了个大叉。

“这些都是虚的!”

“问题是现在电影不赚钱,那怎么才能赚钱?”

许非摸出两张海报,往黑板上一贴,都是画的:

一张是葛尤模样的男人,手里拿着大哥大,狼狈的在前面跑,后面五个穿婚纱的美女在追。

街边有高楼,楼上坐着梁添,头顶片名《爱情呼叫转移》。伍玉娟和刘贝一边一个,猫在字后面偷看。

另一张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少年站在屋顶上。

“我说三位一体,不仅仅形式上,思维更重要。以前电影拍完了,卖给发行,发行投放影院,影院自由放映。

没有任何规划。

而电影市场化最关键的是什么?培育市场,简单说两个字,档期。

香港最火爆的是贺岁档,进而衍生出一个概念叫贺岁片,从12月中下旬到春节之前。

1981年,许冠文的喜剧《摩登保镖》在这个时段投放,获得成功。

电影人很快发现,在这个时段放喜剧片,观众尤其爱看。特别是那种明星荟萃,喜气热闹,阖家团团的。

这便是贺岁档的由来。

近几年,香港贺岁片愈发繁荣,类型也更加丰富。甚至于,这个明星牛不牛,看他贺岁片能否大卖就知道。

那为什么火爆?

就是培育市场,先灌输了贺岁片的概念,让观众慢慢习惯并且期待。而我们呢,啥都没有。”

“……”

众人新鲜的不得了,有人细细想来,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联手打造贺岁档?”

“没错!”

许非画个双向箭头,将制片和放映连接,“内地目前没有贺岁片的概念,为什么不在我们手里诞生呢?

你们留出档期,我供片。”

他敲敲海报,“《爱情呼叫转移》,葛尤主演,刘贝、伍玉娟、陶红、徐凡、江杉、赵铭铭参演,绝对全明星阵容,轻松幽默,内容新奇。

月底完工,加紧做后期,再适合不过的贺岁片。”

跟着又敲了敲,“《阳光灿烂的日子》,威尼斯斩获大奖,投资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