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献出一切的根由。
看着双方的对峙,不知何时起逃离警方束缚前来此地的小丑,也是总算看出了真相:“我认得你了——刺客联盟曾经最为出色的刺客,所培养的人形兵器……”
“你的亲生父亲,从来就没有把你当成一个孩子。”小丑哈哈大笑道,“因为,没有哪一个八岁的孩子,可以悄无声息地暗杀掉一个成年人……”
“但理智,却是人类的最终选择。”蝙蝠侠回应道,“在可以发自内心地选择之前,她并没有‘自我’——因此,现在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的她,不再是杀人的兵器,而是真正的‘人’……”
在黑暗骑士的笼罩之下,再也没有被疯狂侵染的受害者。
而陨落的光明骑士,在最终醒悟之时,也是为了保护被瞄准的人质,而坠落进了黑暗的夜色之中。
再次追踪而来抓住小丑的戈登,看着丹特那被烧毁的一面叹息道,小丑最终还是赢了,哥谭的光明已经被他毁灭。
“不能让小丑得逞。”蝙蝠侠摇头,随后俯下将丹特翻转出那完好的一面,“哥谭需要真正的英雄。”
为此,生于黑暗的骑士,可以抗下一切的罪恶。
不顾所有人有声或无声的劝阻,他已经做好了决定。
在坐上蝙蝠摩托之前,蝙蝠侠又看到了卡珊德拉的目光,无言地传递着她的意思:她始终尊重他的选择,并希望陪同他走完最后一程。
从此之后,黑蝙蝠复归香江;而蝙蝠侠,永远属于哥谭。
在结尾里,面对不得不给“犯下多项罪责”的蝙蝠侠发出通缉令的戈登,他的小儿子不明所以:“为什么……救了我们的人,反而成为了坏人?”
“因为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只是一个……隐于黑暗之中的捍卫者。”戈登如是回答道。
“你逃不掉的,蝙蝠侠!”
“死期到了,蝙蝠侠!”
“到此为止了,蝙蝠侠!”
这样的话,反反复复无数遍,在每一个夜晚,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但每个该死的夜晚里,那个高大的身影,依然在这里,依然在哥谭的夜空之中,伴随着蝙蝠灯的信号和随风飘荡的披风,成为这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正义的阳光所温暖不到的地方,仍有来自黑暗的骑士在守护。
至此,一部时长超过2个半小时的电影,终究是落下了尾声,随即,焕发出如山崩如潮涌一般的热烈又漫长的掌声。
当然了,在大范围的好评和热潮之中,也不是说没有人,觉得苏韵在拿蝙蝠侠给她的蝙蝠少女铺路的想法。
唯粉的心理,就是只希望看见自家偶像最强大、最厉害、戏份最多。
可惜在现实之中,唯粉人数再多也不足以和广大的路人观众比拟,因此这一版本虽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异议,但好评始终都还是占据着更多的数量。
而在后来,总是喜欢将蝙蝠侠塑造成孤家寡人的各种新版本出来之后,那些曾经心疼自家偶像戏份不够多的唯粉,才是开始在夜幕下更显孤独寂寥的高大黑影之中,回忆起了昔日曾与他并肩而立、全心信任的娇小黑影。
孤胆英雄固然惹人怜爱,不过在这样艰难的路上永远只可孤身一人,又实在是令人叹息。
而那一张永远的底牌和王牌,是他面临终局最终的底气,也是他内心深处最深的救赎。
唯独令人惋惜的是,卡珊德拉只在这一版号称是“人设最完美最还原”的《蝙蝠侠》里面出现,在此之后翻拍版本众多不乏同样优秀者,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与蝙蝠侠并肩而立的香江黑蝙蝠。
若未曾接触过温暖和陪伴,那么方才可以承受冷清与孤独。
在“一切都是蝙蝠侠的错”之前,曾经有人这样和这个承受了无数责任和责备的男人说过:“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完美无瑕”。
你已经全力以赴过,如果失败了,那么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就是这样。
做一个“好人”很困难,人们总是会用放大镜去一点点地揪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而“坏人”只需要一秒钟的犹豫,就会有人开始认为他仍然“良知未泯”。
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止是来自于戏里的剧情,更是来自于戏外的生活。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热播之时,苏韵受到了许多来自于漫画粉丝以及影迷的信件,但唯独是一封出自于一个八岁小男孩的信,让她以及许多人都感受到了一丝基于电影所要传递的思想、继而带来的一些诞生在现实中的影响。
在信里,小男孩先是表明了他和他的父亲都是《蝙蝠侠》漫画和电视剧的粉丝,很喜欢这一部真人电影,接着就话锋一转,开始用稚嫩的笔触,去描绘起一个差点破碎的家庭。
小男孩的母亲是一名警察,在一次案件之后被罪犯的家属记恨,因此这个罪犯家属就去劫持了和同学回家的小男孩,以此来报复小男孩的母亲。
得知这个消息,小男孩的母亲拼尽全力去救援,最终成功救下了小男孩和他的同学,但小男孩也是在罪犯家属的垂死挣扎里伤到了腿,从此就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哪怕能拄着拐杖重新站起来,亦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