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垂拱殿。
狄青、王尧臣、苏良三人一同走了进去。
御座前,赵祯面带笑容。
街头的盛况,百姓的呼喊,诸国使团的反应,赵祯皆已知晓。
此次游街展现国威,非常成功。
狄青和苏良同时拱手。
狄青道:“官家,臣等奉命押解叛军首领侬智高游街完毕,并将其已送至大理寺监牢。”
“辛苦了!”赵祯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
赵祯、苏良、狄青听完后,都认可地点了点头。
当下,大宋国内的商贸已进入一个瓶颈期。
也该走出国门大力发展商贸了。
虽说大宋国库积蓄了一些余钱,但家大业大,国库自然是越充裕越好。
高丽虽不大,但他们一直以大国自居。
……
而此刻。
至于高丽和东瀛,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必定会更倾向于支持辽国。
“好!好!好!”
狄青自然是更多地从军事角度上看待问题。
在辽国使臣居住之地,都亭驿。
三司使王尧臣出列。
他们曾盗大宋的钱币、书籍,还总是将大宋的文化当成他们老祖宗的文化。
“我们可承诺保护他们不受欺压,可在一些特殊商品互相让利,甚至在他们遇到天灾人祸时给予支持。依照我们目前的影响力,大理、大食、三佛齐、真腊、吐蕃诸部等国一定会感兴趣的。”
赵祯听到“富国”二字,眼睛瞬间亮了。
腊月二十八日,近午时。
“我们的瓷器、铁器、丝绸、书籍、各项农工器具皆为硬通货,而周边诸国的香料、药材、象牙、珠宝、马匹、水银等则是我们一直或缺的。虽然海上贸易渐盛,但毕竟都是民间贸易。臣建议,我们可与多国签订长期商贸契约,互利共赢。”
王尧臣面色认真地说道:“当下,我大宋之威,已盖辽夏,周边各国皆以我大宋为首。”
“臣以为,我们与各国的商贸买卖合作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高丽特使朴有勇,一个面色白皙、说话有些娘娘腔的中年人,撇嘴道:“宋国如此做,显然是要让那些小国站队呢!”
赵祯看向狄青和苏良,问道:“二位觉得如何?”
“臣遵命!”王尧臣重重拱手。
最擅长的就是偷。
“官家,臣看到诸国使团在宣德门前的反应后,想到一道富国共赢之策,特来汇禀。”
而朴有勇之所以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乃是因高丽国境内,根本没有什么商品值得与大宋交换的。
辽国使臣萧良德、高丽特使朴有勇、东瀛特使吉田义贞三人聚在了一起。
狄青率先道:“臣以为,此等国与国间的商贸契约,已无限接近于一种军事同盟关系,若契约执行良好,臣建议升级关系。一旦我们与辽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他们即使不出手,也不会帮助对方。”
苏良道:“臣亦以为此策可行。西夏与辽强大后,率先做的事情是侵略,而我们强大后,率先做的是协作,臣以为此乃大国之风!”
“臣目前的规划是,一国一契,互通有无。对大理、大食、三佛齐这类友国,可适当照顾一些。而对西夏、辽国、东瀛、高丽这四国,保持当下的商贸交易状态即可。”
当众使团得知大宋有意与诸国签订商贸契约后,特使们心情激动,纷纷坐着马车奔向了三司衙门。
目前,大宋和西夏、辽国、高丽、东瀛,难以为友,即使对方想签此契约,大宋也不会与他们签。
当然。
“富国共赢?计相,快讲!”
对一些使臣而言,此契约若成,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回国之后,必然是要升职加俸的。
……
“若有不守契约、阳奉阴违者,我们对他们也绝对不会客气!”
这种商贸契约还有一种好处,能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其实,这也是一种站队。
……
与大宋交好,就意味着远离辽夏。
赵祯连说了三声好,然后看向王尧臣,道:“计相,你准备准备,明日便可让鸿胪寺将此事告知诸国使臣,此等合作,自觉自愿,我们不强求。”
辽国使臣萧良德和东瀛特使吉田义贞都是紧紧皱起眉头。
二人很清楚,此等商贸契约乃是互利共赢之举。
但是他们有国策限制。
辽国不愿向宋售卖马匹、铁器之类的商品,东瀛则不愿向宋售卖白银、硫磺之类的商品。
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提防着大宋,根本无法坦诚合作。
他们若去三司,大概率会谈崩。
不如不去。
辽国使臣萧良德想了想道:“此事,我辽国暂不参与,至于你们,若去巴结宋国,那就是选择与我大辽断了关系!”
说罢,萧良德扭脸离去。
高丽特使朴有勇望着萧良德的背影,高声道:“萧特使,不会的,我高丽一切都以大辽国马首是瞻!”
此刻的朴有勇也恶心自己这般谄媚阿谀的样子,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