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欢颜要跟着去,顾松作为欢颜的小尾巴,自然是跟着,顾昉原本是想要牵着大黄去外面放放风的,看顾征都要跟着去看孩子,自然是陪同一起去。 这个磨坊是粮站的,粮站用一间沿街房建了这么一个磨坊,里面一台小型的磨面机器,用电的,房间里粉尘比较大 ,又没有人经常打扫,所以,到处都是灰扑扑的。 磨坊里面有两个粮站的工作人员,不过他们只是负责帮你开开机器,把麦子放到进料口,再去出料口接都是谁磨麦子谁自己做,这个时候有个铁饭碗的人,那都是高高在上的,谁还能主动的帮人一把呢? 顾昉跟顾征要帮着往进料口那边抬粮食,顾母赶紧拦着,说:“你们俩这才多大一点啊,可别累的你们不长了。” 正好后面有个跟在顾母身后排队的西顾村的中年人,主动上前帮忙,顾家在这附近的村子挺有名的,不仅是因为他们家恢复高考第一年家里的龙凤胎就考上了京城的大学,顾老师还是一中的老师,但凡是这附近村子的孩子在学校读书的,顾老师能帮一把那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顾母这一帮老的老,小的小,就一个顾孜,年岁正好,却是个姑娘家,人家忙前忙后的帮着把麦子磨了三遍,看看出来的面白生生的,这才把面搬到顾母的架子车上。 顾母再三的道谢,旁边几个和善的说有什么顾母自己做不了的活计,喊一声大家就来帮忙,顾母 这才推着车子,领着一帮孩子回了家里。 顾欢颜觉得,顾父跟顾母在这里,把人情维系的非常好,村里人淳朴,可不是谁出门遇到难处都能像顾母这样,马上就会有人出面搭把手的。 把面倒进面缸里,顾孜皱了皱眉,对顾母说:“娘,我看还能再磨两袋麦子,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再捞点麦子,我让我二哥陪我去磨面。” 顾母笑着说:“磨那么多做什么?面磨出来放在缸里,时间长了吃着也不好吃,你走了,家里就我跟顾昉还有欢颜在,弄太多吃不了。”顾孜这才作罢。 顾孜要准备去上学了,家里但凡是她能做的事情,那都给收拾的有条有理,甚至那个过年才彻底打扫一回的厨房,她都把厨房里面的东西全部搬出来,从屋顶到地面,给打扫了一遍,要不是她实在是做不来,她还想着去买两袋水泥,把厨房的地面抹一层水泥。 顾昉跟顾征带着欢颜还有顾松,早上早早的起床,饭都不吃,沿着村子西边那条小路,往西顾村而去,到了,也就是六点多钟吧,顾大夫就教着孩子们扎马步,一开始是十分钟,后面慢慢的加。 顾昉就问顾大夫:“顾爷爷,您不是要教我们拳法吗?怎么早上来了光在这里扎马步啊?” 顾大夫就笑呵呵的解释:“这个呀,是为了让你们下盘稳当,你可是知道,咱们盖房子那地基可一定要打好。” 顾昉点头,说:“我爹说,地基打稳 当了,房子就结实。” 顾爷爷跟着点头,说:“咱们扎马步也是为了让你们稳当啊,你想一想,要有个人过来跟你打,你下盘稳当了,人家就不容易把你打倒了,对不对?” 顾昉跟顾征都听明白了,至于顾松,小家伙整天乐呵呵的,顾爷爷让他做什么他就认真的做什么,顾昉有时候还会捏着顾松的腮帮子,心塞的说:“你这个小家伙啊,怎么让你做什么你就什么都不问的做什么,别不是个小傻子吧?” 顾征就不开心,顾松可是他的好弟弟,听话的好弟弟,怎么能够是个小傻子呢? 因为要跟着顾大夫学拳脚,顾母给顾昭打电话之后,顾昭就让两个孩子在老家多待一些时候,等快要开学的时候,顾昭再想办法过来接人。 顾昭可是知道顾大夫的厉害,当初顾昭早产,是顾大夫帮着他调理的身体,后来,顾父打算要送顾昭去当兵,求到顾大夫这里,顾大夫教给他一套吐纳的方法,顾昭按照顾大夫教的,身体素质明显比战友们要强一些,他知道这是顾大夫教给他的那套吐纳法子的功劳,现在,顾大夫要主动的教导自己两个孩子学点拳脚功夫,那可是天大的馅饼砸到他们家的头上了。 且不说顾昭自己喜不自胜,再说顾家这边,顾家三儿子,读完了大学之后留在京城工作的顾时,回来了。 顾时从小就是顾家村很特别的存在,他长得是顾家兄弟四个里面最好看的, 性子也是最冷的,对谁都是冷冰冰的样子,见到了,最多就是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可人家顾时聪明啊,上学那会,老师讲的他明白,老师没讲的他也会,要不是为了跟双胞胎姐姐在一起,估计小小年纪就能考上县里的高中。 顾时跟双胞胎姐姐考上高中之后,读了一年多,就接到了恢复高考的通知,他们那个时候才高二呢,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