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三十九天(1 / 2)

一、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交界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个前提。

3.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前提。

4.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与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社会化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意味着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5.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独立的,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的权利,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商品经济就有平等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力而开展竞争。

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3.使用价值的特点: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5.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够得到解决。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他们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4.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相关。

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1.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2.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3.个别劳动,即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

五、社会劳动必要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3.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

4.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