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七十八)(1 / 2)

“墨菘对肥力的要求比普通蔬菜要多好几倍,沙地和丘陵种植出来差距倒也不大。不过从翻地、消杀、施肥到苗钱,前期每亩投资要两千多元。

去年的卖得贵,今年我家菜苗还要涨价,打算卖个八角钱一株苗,每亩平均成本应该要三千左右。”尤语坦坦荡荡,回答得很详细。

“种植成本增加,可三百亩的菜薹出来后,菜价还能是去年的菜价么?”

“三百亩按照计划安排,有五个月的上市周期,价钱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的。

今年我们村儿的番茄已经卖到了成都,就省内消费市场而言,应该还不至于饱和的。

而且樱国友人对我们的墨菘评价甚高,只要品质如一,想来他们还是会继续采购的。”

“樱国友人还在关注墨菘?”

听到八十一斤的冤大头,吕县长还以为人家回国后要骂尤语这个奸商呢,万万没想到,还能做回头客的。

“渡边先生每半个月,就要给我发一次邮件,他们星浩集团是樱国酒店业的龙头,如此频繁的跟进,怎会不关注呢?”

尤语打算把墨菘的每个成长周期拍出来,到时候做成ppt大片发给渡边先生,卖家诚意足足的。

“太好了!简直太好了!”吕致平激动的站起来,人家小姑娘还真不是随随便便计划和安排的。

“物以稀为贵,我们不会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盲目扩充墨菘的种植面积”

过度兴奋的吕致平冷静了下来,“墨菘还是按你的计划来,我今天主要是为红苕来的。小尤同志,咱们江县有几十个贫困村,别说发财致富了,至今还在温饱线上”

“红苕我倒是愿意提供让他们种植,那您打算怎么安排呢?”

“呃,你有什么好建议?”吕致平也是脑子一拍就来了村里,具体打算和安排还真是没有的。

“我家的红苕能做种的大约有3000斤,出的苗能栽五十亩。沙地亩产6000斤,高山山地缩水一半。”

“产量悬殊这么大?”吕副县长暗暗叫苦,江县的贫困村九成以上在大山里,平原的沙地种啥长不好?

“山地也有山地的优点,可以选最适宜红苕生长的土壤种植,如果种普通红苕都很甜的泥土,种我家这个红苕不就更甜了么?”

“有道理!小尤你继续,继续。”

“您觉得洪山菜薹的品牌知名度怎么样?”尤语不答反问。

“以前关注的不多,肯定在鄂省非常出名,以后,应该也会更出名。”

“任何产品只要品质好,大家总会对原产地探究一二,故事讲得好,包装得到位,产品的附加值远远超出产品本身。

当然,包装是要有科学依据的包装,土壤里的矿物质成分含量,生长环境的渲染也少不得,最好还有产品的相关检测报告.”

说着说着,尤语自己的思路也打开了,把她知道的,想到的一股脑说了一遍,听得吕致平频频点头。

“不仅是种植业,就拿猪肉来说,为什么市场上吃粮食长大的猪,和吃饲料催肥的猪不是一个价呢?

高山林里,散养出来的跑山猪,做成统一的品牌,高端市场不缺买单的人”

吕致平大脑高速转动,点子都是好点子,如何体现政府的积极作用,他要好好想想。

扶贫工作尤语愿意略表心意,3000斤红苕种子免费赠送。

只要求种植户们种之前能签了合同,把明年种出来的红苕全部卖给她。

八角钱一斤的订单,还未种已经拿到手,吕副县长哪有不答应的。

小姑娘觉悟高,看得出不是差这点种子钱的人,那他必然要在扶贫项目里把她的功劳浓重记上一笔。

毫无准备而来,倒是满载而归。

接下来县政府,召集各乡镇领导班子开了三天会议。

想要争取这批良种红苕的贫困村实在太多,最后吕县长把种子投放地,交给了从省里请来的农业专家。

专家了一个月时间,提取和考察了江县所有贫困村的土壤,选了光照和土壤最适宜的两个丘陵贫困村出来。

七盘山和八盘山,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

丘陵西面的山地日照充足,褐色的泥土,土质蓬松干净。

村民们还用的是最原始的种植方式,施肥都用的是自家茅坑里的粪肥,而且种油菜是不用打农药的。

纯天然,无污染。

农业专家们给出结论,两片丘陵的土壤,达到了有机农业的最高标准。

听说这批红苕,已经有老板出八角钱一斤预定了一半。

村民们积极性爆棚,就差没在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