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恰和大楼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700米。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都集中在这里,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我国的大本营。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
说是这里一共有50多个风格各异的建筑,其实这样的表述相当的不准确,可以说这里的建筑最少有上百个,其中最为出名的只有29栋建筑,领导说其中的两套建筑分别是9号和14号。
9号建筑原本是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是当初盛宣怀投资白银220万两,请的是法国设计师建造,目前为一个部门的办公大楼。
14号,现为sh市总工会,由鸿达洋行设计,1948年陶馥记营造厂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现在依旧还是为上海公会,不过随着公会的扩大,这栋楼已经不满足办公的需要。
“外滩源33号也可以拿出来,维护成本太高了。”旁边的二把手也插嘴。
外滩源33号:这座年逾120多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不过维护起来确实耗费资金,要不然魔都的二把手也不会提议给拿出来置换。
经过所有人的讨论之后,除了这几处建筑之外,他们还把新乐路16号沿街花园洋房,武康路40弄英式花园洋房等五六处保存的比较完好的房子拿出来置换,这要是被姜言知道之后那是绝对的乐开花,这些房子随便的拿出来一个那在后世都是好几个小目标,其中蕴含的意义重大。
不过即便是他们能够拿出来这些之后,置换的面积依旧还是不够,这个时候商务局的局长郭鹏开口道:“磐石集团还购买了陆家嘴那里的土地,要不然咱们多批一点地给他们。”
如今的陆家嘴还是一片荒芜,对于那里的土地,关注的人不太多,也就是略微谈论了一下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具体的需要郭鹏去谈。
。
何雨柱是不知道许大茂在魔都,这要是知道估计那早就去找他了,不过按照他的性格,他不会在魔都停留很久,出去了两个多月这可是有一点归心似箭了。
何雨柱回来谁都没有告诉,他这是想着给家里人一个惊喜,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小手提箱,这回来的时候可是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东西,光皮箱这就足足有四个之多,这下来的时候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不过就这,他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大栅栏小肠陈那里美美的吃了两大碗卤煮,还是那种肉多的那种,出去了这么久吃了这么多的美食说实话这还是家里面的饭最合口味,尤其是卤煮,这玩意一阵子不吃还真想的慌。
这突然他就能够感受到之前听老大说的那种梁园虽好不是吾乡的感觉。
说实话,这东京的繁华确实挺让何雨柱着迷,不过玩过了之后,他更多的剩下的是一种空虚的感觉,那里每个人来去匆匆,每一个人都带着那些伪善的面具,说实话,这让何雨柱挺不舒服的,自己这四九城虽然比不上东京,也有各种各样的龌龊,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比脚盆鸡的东京要好上不少,那怪人家说这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从下飞机的那一刻,何雨柱那是浑身的舒爽,甚至就差直接跪下来亲吻大地了。
摸了摸自己微微鼓起来的肚子,满意的打了一个饱嗝之后,就直接在门口叫了一个等活的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