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他的来历(2 / 4)

地柜橱。

床边则是早上吃饭时用的圆桌,桌子边上摆了两把椅子。

锅台旁边一侧地上,有口大缸,里面有半缸干玉米粒,旁边还有两口小缸,清言打开盖子看了看,咸味和酸味立刻逸散出来,都是腌制的咸菜。旁边还有个麻袋,里面放了半袋子土豆,还有几棵外皮已经发黄干燥的白菜。

另一侧则整齐地码放了一些劈好的柴火,柴火旁边,则是一堆黑亮的煤块。

灶膛里还有煤在不温不火地闷烧着,灶上的水壶里发出轻微的滋啦声,还没煮开。

清言去柜橱那里挨个儿门打开了看,里面除了少数几副碗筷,上面几层还有一小口袋大米,半口袋白面,还有些小米、高粱之类的粗粮。

合上橱柜门,清言进了跟外屋连接的另一侧屋子。

一进门,清言就闻到了墨汁特有的香味。

这屋子原来是王铁匠住着的,他去世以后,就空了出来。

屋子里有个木板床,上面的铺盖已经空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床板。

屋子里靠墙堆放着摞在一起的三口朱红色旧箱子。

屋内正中央,摆放了一张长方形木桌,桌面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清言走过去翻看了一下,发现这些东西竟都是新的,虽然纸张的质量十分粗糙,但确实是能写字的纸。

毛笔挂在笔架上,笔洗是青瓷的,上面的白底蓝花漂亮得实在不像这里会有的东西。

唯一被动过的是砚台,上面有少量磨好的墨汁,看起来是试用过,墨香也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清言下意识就想把毛笔拿下来,试着写几个字,可当他想到这些在现代随处可见的纸张,在这个时代有多么贵重后,就赶紧收回了手。

邱鹤年的钱现在就是他的钱,他可不想浪费。

清言正看着这砚台发呆,就听见屋外院门传来响动,有人拍了几下门,清言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见那人径自开了门,进了院子里。

隔着窗纸已经能看到人影,清言忙趿拉着鞋开门往外走去。

一打开外屋门,他就见一个长得瘦瘦小小的肤色还算白皙的男人走了进来,他身上穿着件旧的灰色棉袄长袍,外面套了件湖绿色棉马甲,这马甲倒是还算新,衬得他本来并不算出彩的脸,有了几分清秀。

院子里虽然有阳光,但气温还是很低,这人不断搓着双手取暖,呼吸间都是白气,见清言出来了,就停下了脚步,用一种明显打量的目光扫视着他周身上下,目光停留在他那不合脚的鞋上,又跟探照灯一样,在他身上更不合身的粗布衣服上停留了半晌,最后才露出几分意味不明的笑来,道:“这就是老王家的新媳妇吧,我是你家东边的邻居,叫陈玉。”说完,又毫不掩饰地盯着清言绑得乱七八糟的头发看。

清言目光停留在这人脸侧,一列黑色楷体字写着:陈玉,张家夫郎。

这个世界里有三种性别,男性、女性、哥儿,这个陈玉显然是个哥儿,而且是个已经嫁人了的哥儿,清言完全没有自己也穿成了个哥儿的自觉,他兴致盎然地盯着人家看,直到对方被他看得别扭,不舒服地假咳了一声,他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顺着陈玉刚才指过去的方向,看向隔着栅栏的另一侧院子,那边的房子没比自家的好,但收拾得不错,外墙上挂着不少干玉米和干辣椒等物,颜色鲜亮的还挺好看。

清言视线又看回对方,露出个灿烂的笑容,道:“我姓于,叫于清言。”

他笑得太好看,一身灰突突不合身的衣服,也没挡住他的神采,陈玉心里嫉妒,面上却一手捂嘴,低头笑了一声,说:“谁还不知道你的名字,这十里八屯恐怕都传遍了!”

尽管是中午阳光最好的时候,这天还是真冷啊,清言笑嘻嘻抱着手臂问:“什么传遍了?我这么有名吗?”

眼看着这人油盐不进,嘲讽的话说了也是白说,陈玉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说出自己的目的:“你家当家的在吗,我家锄头坏了,上次说让他帮忙给打个新锄头,不知道打好没?”

清言昨天刚进门,哪知道这些,资料里都没提过这人,应该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但到底是送上门的生意,他没理由拒绝,于是道:“相公他出门了,等他回来我问问,锄头做得了我给你送家里去。”

这陈玉听了清言叫出的“相公”两个字,却又是莫名捂嘴一笑,眼睛滴溜溜在清言脸上又打量了一番,这才慢悠悠道:“行,那我就回去等着了,虽然现在不种地用不上,但眼看着个把月就过年了,家里雪壳底下埋的猪头得刨出来提前煮好,锄头的事麻烦你当家的着点急。”

清言嫌冷,赶紧答应了,然后把这人送出了门,又眼见着对方回到自家院子,冲着自己微微一笑,之后就进了屋门。

陈玉的身影一消失在门后,清言的笑脸就瞬间没了,“莫名其妙!”

吐槽完,清言打算回屋,就听见身后有人叫他,他转身一看,就见另一侧院子有个大婶,正扒在栅栏上朝他招手。

清言对这人也没印象,但早上的鸡蛋他是吃了的,贼香,所以不用看那列人物简介,他都能猜出这人的身份,走过去笑盈盈道:“您是李婶?”

李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