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打仗,后方的日子还要照常继续过。夏粮入库后,雍公大举募兵,很多青壮应征入伍,劳力短缺起来,普通百姓比以前更为辛劳。 汝南新息城南吴家村,吴陈氏的丈夫吴雄再度披甲上了战场,吴陈氏伤心了一晚, 今年天旱又起了虫灾,的收成不好,好在自家今年比去年少种了二十亩。公婆、叔叔以及弟媳都来帮忙,吴陈氏本想从村里请人,可是村里多数人家都种了,根本请不到人手,自家二十亩加上吴壮家的八十亩,一家人足足忙了半个多月才收完。 吴家靠近淮水的田,每亩摘了七十斤,至于其他离水远的田,了大气力担水还仅收到四五十斤,有的甚至只有三四十斤左右。 吴家四十亩田是官府分给的配额,收下来后官府有人来收税,田欠收原本每亩二十斤的税赋减为十斤,剩下的每斤十五钱收购,并不强求。 妯娌俩商议了一下,认为价格太低,去年每斤市场上能卖五十钱,今年产不如去年一半,价格肯定要飞涨。 吴王氏种了八十亩,除了三十亩地靠水,其他五十亩平均只收得五十斤左右,即便如此刨去交出的税赋外还有近四千斤,即便按去年的价五十钱算也能换到二十万钱。 看着屋中堆积如山的,吴王氏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 晌午时分,夫妻俩一脸阴霾地回了村,一车又拉了回来。吴王氏没有先回自家,直接向东边嫂子新起的宅院走去,进屋就嚷道:“嫂子,不好了。” 吴陈氏正在将捻线,女儿吴杏正用小手捧着,玩着不亦乐乎。 吴王氏一屁股坐在旁边的竹椅上,呼呼喘着粗气,吴陈氏抬起头问道:“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嫂子,今年的价一斤才十二钱,还不如官府给的价呢。”吴王氏苦着脸,都快哭出来了。 今年打仗,官府大量征粮,导致粮价飞涨,市面上每石二百一十钱,一亩地能收粮三石多,能达到七百钱左右。才收五六十斤,若按每斤十二钱,每亩也不过七百来钱。 看上去差不多,可是种比起种粮累了许多,摊上费的功夫种远不如种粮呢。有种的气力,能多垦几亩荒地出来。 自家一百一十亩地种了八十亩,照这样算下去还不如种粮呢。吴王氏想起自己这些日子起早贪黑忙碌,发财梦化成泡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吴杏见婶婶“呜呜”大哭,有些胆怯地躲进娘的怀里。 吴陈氏忙放下手中活计,掏出帕子递给吴王氏,惊问道:“怎么这么低的价?” 吴王氏用帕子抹抹泪,省了省鼻涕,抽泣道:“听市场上收的人说,今年产量虽然低,但是种的亩数却比去年多了数十倍,价钱自然要跌,还说过两天怕是十二钱都没有了。嫂子,怎么办啊?” 虽然自家种得不多,但算起来也是不少钱,吴陈氏急得站起身,在屋中团团转,口中念叨道:“你先别哭,你可问了今年衣和布的价?” 吴王氏又省了省鼻涕,抽抽搭搭地道:“价落了衣自然也要大降价,布兴许还能卖上五六千钱一匹,比起去年也落了一半价。嫂子,要不咱们把都织成布吧。” 吴陈氏想了想,摇头道:“不划算,布价看起来还好,那纺织布的人肯定多,要将这么多的织成布费的人手可不少,今年的工价恐怕要涨数倍,里里外外算下来也不划算。” 吴王氏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嫂子说得在理,忍不住又“呜呜”哭起来。 吴陈氏被她哭得心烦意乱,一跺脚定下主意,道:“越拖越死,不如趁早卖给官府,十五钱一斤至少还能有点小赚。” 吴王氏有些犹豫,吴陈氏把杏儿塞到她手中,道:“你替奴看着杏儿,官府收的人应该还在陈家集,奴赶紧去找他们,别等官府的人走了想卖都没地方。” 看着吴陈氏风风火火地往外走,吴王氏忙开口喊道:“嫂子,奴家的也跟你一起卖吧。” 官府以每斤十五钱的价格收购了吴家三千六百斤,这让许多私下种的人羡慕不已,吴雄是军中健儿,官府都卖情面,能将卖出。 可他们未得官府许可私下种,官府不会来收他们手中的,如今市面上的价格已经跌到十钱一斤了,让种人愁眉不展,正处打听哪里的价高些。 正如吴陈氏预料,今年的工价涨得惊人,每匹布一千二百的工价钱还是请不到织工,剩下的仍有千斤,妯娌俩加上婆婆每天从早到晚纺纱织布,辛苦操劳。 那些私下种之人更是进退两难,卖则价低,纺线、织布仅靠自家人手不知要忙到何时,苦不堪言。 ………… 义阳郡治所平阳城,太守府后宅,杨安深的夫人卢氏正设宴招待来客,何氏在一旁殷勤司酒布菜,杨湫带着赵萱、张兰前来收了。 正月,杨湫诞子沈文叔,已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