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安梁之策(2 / 2)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674 字 2023-11-11

士除了授以田地外还荫及子孙等等。

杨安玄叹了口气,其实最应撤换的是三叔杨思平。杨思平为人粗犷贪财,梁州北与秦、仇池,西南有谯蜀等敌,实不能掉以轻心。

盐铁官营,民产、官收、官运、官销,杨安玄准备变官营为私营,即民产、官收、商运、商销,给商人发放盐引,通过盐引制简化手续,降低盐价,让百姓得利,商人更是多了发财的门路。

在魏皇近臣著作郎崔浩的大力推崇下,寇谦之在北魏广传道教,天师道在北地的影响逐渐增强,雍、司、兖等的百姓亦有信奉。

打仗,打的是钱粮,这句话是真理。合雍、司、兖三州之力供养大半个梁州,仍让杨安玄感觉捉襟见肘。

营户是个不安定因素,谯纵得营户李腾相助取成都后,下令废除营户,将营户入籍为民,此举让谯纵赢得了民心,不少营户应募入伍,谯蜀的兵力增长过倍。

蜀地矿产丰富,有铁、铜、银等矿,这是都会化作将来征战天下的资本。杨安玄握紧拳头,下定决心先安定梁州再谋取谯蜀,这是自己是逐鹿天下的开始,绝不能让刘裕得了先手。

在雍州每次募兵,前来应征之人络绎不绝,能被选上的人不仅自己开心,家人也兴高采烈,被人高看一眼。

这样做亦有不妥之处,但事急从权,而且士族根植当地会注意名声,由他们施政多半会善待百姓,现在对杨安玄来说就要一个稳字,稳定的梁州胜过一切。

除蜀锦外,蜀中还产细麻布。杨雄在《蜀都赋》中写道“黄润细布,一筒数金”。黄润,又称“蜀布”,是蜀中特产,这种细麻布未经漂白,其色微黄,故名黄润。这种布以雄麻纤维织成,轻细柔软,可卷于竹筒中,又称“筒中布”。

南方天师道经孙恩叛乱,朝廷对天师道管控渐严,而北方寇谦之在平城得到魏皇拓跋珪信任,并对天师道进行改造整顿迎合帝王所需。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传服气异引之法,除旧伪法,革除旧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杨安玄没有去过梁州,从杨思平、朱龄石等人的信中便能窥见一斑。筑路修桥可是项大工程,梁州原本劳力不足,要大规模地修桥筑路不太现实。

只有从雍、司之地运粮入梁,走水路耗损在二至三成,杨安玄初步估算了一下,若要照自己的打算,需要粮食接近三百万石。

黄润布一匹(十丈)二十金,仍供不应求,市面上一出现很快就会购走,秦、魏、燕国商贾将蜀锦和黄润布作为贡品进献给宫中贵人。

不得不说,谯纵在安抚百姓上做得不错,打开官府粮仓救助百姓,谯家原本是蜀中世家大族,与不少家族是姻亲,很快得到世家的支持,若有个数十年经营,再夺取梁州,便是蜀汉重生了。

蜀中百姓为突破山川封闭,发明了栈道、笮桥和铁索桥(3),用竹(藤、铁)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往来于山涧之间。

关键是人力,杨安玄用手抚着紧皱的眉头,心中希望此时仇池发动进攻,让三叔抓一批俘虏来筑路修桥。

要发动大量的劳力除了官府征役之外,还有什么法子?杨安玄想起秦惠王石牛粪金的典故来,到哪里找自己的石牛粪金呢?

脑中闪过前世在四川乐山看到的那尊大佛来,堪称奇迹。乐山大佛修建于唐代,历时九十年才完成,自己并不想雕个乐山大佛出来,却不妨请信佛之人开凿佛像。

杨安玄笑出声来,天师道入梁布道,自己何妨施舍一座道观,让天师道众为这座道观修路建桥;自己是天师道的有缘人,也是佛子下凡,对于佛道不能偏倚,那便再施舍一座佛寺好了,同样让佛门信众修桥筑路,自己找到石牛了。

——

ps:注(1):蜀锦,号称寸锦寸金,汉武帝曾令益州留下三年的赋税,为宫廷织造一张锦帐。可惜工艺已失传,据称今有复原者,不知真伪。

(2):文献称: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立盐法行完全专卖制。光武中兴时停专卖,听民私煮,凡出盐多者置官收税,就场征税始于此。明帝复行官卖,和帝以降又行收税。建安年间,魏武擅权,官卖复兴。晋改行收税,行两税盐,均课于田,税归地丁即始于此。文中所述是个人对这段话的理解。

(3):中国最早的铁索桥出现于东汉初年,在两晋至隋唐时期兴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