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文化盛宴(2 / 2)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626 字 2023-11-11

得十万钱;《论语》五百册,得钱三十万,《大学》千本每本百钱,得钱十万;《中庸》千本每本二百钱,得钱二十万,毛利共计七十万钱。

魏宗对着一名刚从书肆中出来、笑容满面的文士揖礼道:“兄台,这书斋售卖何物,引得众人相抢?”

买好笔纸后,时间尚早,魏宗带着儿子逛着书肆,手中有了闲钱,也想买些字画装点门面。

冉氏回到家中,晚饭时向孔懿和孔鲜说起此事。

“好书”,魏宗立觉爱不释手起来,翻看了几页,发觉这字不像是抄录。抬头望向那文士,魏宗问道:“兄台,这《论语》是何人抄录?”

得知书斋中的书三天时间便销售一空,孔懿叹道:“安玄发明雕版印刷术,功德无量,天下读书人都得益于他。”

魏宗见出来的文士手中都拿着书册,这种装订好的书册传自汝南,据说是杨刺史所发明。不过现在书册各个书肆皆有出售,为何要在此轰抢,莫非大减价。

谢过那文士,魏宗拉着儿子挤进书肆内,书肆很大,长宽皆超过十丈,和别的书肆不同,售卖的书籍摆放在木架之上,布成几行,供人挑选。

都是大家手笔,魏宗满心欢喜地付了九百钱,将几本书揽在怀中,连声道不虚此行。

那文士迟疑了一下,这才将书递给魏宗,叮嘱道:“仁兄小心些,这书可是奉圣亭侯所校,着实珍贵。”

约好半个时辰后在金市北会合,妻子王氏带着女儿前往布市,魏宗则带了儿子魏新来到书肆。魏新今年八岁,早两年便随自己识字,魏新准备今年将他送到学庠,要添置些笔墨纸张。

孔懿欣慰地看了一眼儿子,道:“鲜儿能不为利所动,为父甚慰,这几年读书有成。”

冉氏笑吟吟地道:“大人校订《论语》,岂不是也赚了一万多钱。”

六百钱三册,价钱着实便宜,难怪这么多人争抢,只是抄录的书籍至多一二十本,哪够这么多人争夺。若是字迹工整,抄录无误,六百钱倒是不妨替新儿买下,省得抄录辛苦。

这是什么书,怎么封面上还有孔圣的画像,论语两字旁写着孔懿校订四个小字。

五月十六日,轮到魏宗休沐。魏宗带了家人过江前来襄阳,早就听闻襄阳城西市繁华,如今手中有了些闲钱,带着妻儿逛逛集市,添置些家用的东西,顺道到勾栏听听曲。

那文士见魏宗青衫纶巾,看样子也是读书人,还了一礼道:“致远斋出售书籍,一部《论语》三册,仅需六百钱。”

孔苗又道:“玄郎还说如果利大,不妨将儒经的价格再降一降,让多些人能买到书,算为推广儒学尽些力。”

“除去成本,工匠的薪酬,至少能得三十万钱以上”,冉氏笑道:“雕版已经制好,接下来只要加紧印刷便是,奴估计照这样下去一个月的纯利至少在八十万钱以上。”

抄录之事孔鲜则与几位师兄弟亲为,雕刻所用的木版和匠工杨安玄出面交待了辛何,自然不成问题。

致远斋门前贴出告示正在加紧拓印,新的书籍要五日后才会到货。不少人索性在襄阳城中住下,每日到致远斋望上一眼,看看是否开售。

魏宗一愣,书肆偶有抄录好的经书出售,《论语》的售价多在八百至千钱左右,以前魏宗家中贫穷,借友人的《论语》抄录过,只是手抄书费时费事,赶时间又容易抄错、抄漏,而且量少。

难得父亲夸赞自己,孔鲜有些惊喜,只听孔懿问道:“鲜儿对安玄所说请夫子们校订书籍给润笔如何看?”

冉氏笑道:“大人和夫子们高风亮节,岂会将润笔费放在心上,安玄多虑了。”

孔鲜想了想道:“不然,夫子们自不会将润笔放在心上,但安玄此举却有深意。仆记得当初襄阳举行传经法会,安玄曾说过经不轻传。先祖曾斥责子贡赎鲁人而不取其金,将无人再愿赎人矣,安玄此举是为读书人谋利,立下规矩。”

孔懿捋须笑道:“孺子可教。”又对着冉氏道:“你将老夫的润笔购买书籍,赠给学庠。”

——

ps:注(1):古人以一个纵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一百黍为一尺。

(2):汉代便有了句读,唐代雕版便开始出现。

(3):《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