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到自己也有事要问卫绾,郅都最终,还是决定答应卫绾的请求。 只是在为卫绾‘介绍’刘胜的脾性之前,郅都也仍没忘记本能的解释自己,为何要答应卫绾这稍有些敏感的请求······ “按理来说,我们作为臣子,是不应该随意评论君上的。” “——即便是储君,也同样如此。” “但卫中郎的请求,倒也算不上无理;” “也确实如卫中郎所言:清楚了太子的脾性,卫中郎担任太子傅之后,才能更好地教导太子储君、更好地完成陛下赋予的使命。” “考虑到这些,我才愿意枉顾君臣之礼,以自己浅薄的见闻,为卫中郎稍试言太子之秉性。” “这并非是我想要借此,和卫中郎结下一些不该有的亲近关系,而仅仅只是出于宗庙、社稷,出于效忠陛下的考虑······” 听闻此言,卫绾自含笑一拱手,表示自己非常认同郅都的这番表态。 ——郅都是孤臣,不愿和他人亲近,自是题中应有之理; 而卫绾虽不似郅都这般,以‘当今孤臣、私臣’自居,但也至少是个本分人。 再加上即将出任太子傅,让卫绾也同样有了些需要忌讳、需要注意的东西——和朝臣,尤其是重臣保持合理的距离; 结合此间种种,对于郅都‘我们只是玩儿玩儿’的提议,卫绾自是求之不得。 见卫绾如此作态,郅都也稍按捺下心中不安。 再皱眉低头,措辞思虑片刻,才略有些狐疑的侧起头,一边慢步向前走着,一边并不很有底气的望向身边,正‘洗耳恭听’的卫绾。 “刚才在宣室,卫中郎,应该也听到太子所说的话了。” “——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陛下邀请当时还是夫人的皇后,到上林苑游玩,途中遇到了一头野彘。” “事发突然,我只顾着陛下的安危,就没有上前救皇后。” “事后,太子得知此事,便对我感到非常愤恨,甚至还在司马门内,暴起砸了我一拳······” 略带自嘲的说着,郅都也不忘下意识抬起手,在自己右边眼眶轻抚了抚,似乎是在回味当年,被刘胜一拳砸中眼眶的糟糕体验。 而在郅都身侧,卫绾却是应声敛去面上笑容,略带歉意的对郅都稍一拱手。 “虽然至今,都还不是太子的老师,但也还是为太子的举动感到羞愧。” “还请中尉看在当时,太子尚还少不更事的份上,不要因此记恨于太子······” 如是道出一语,便见卫绾满是羞愧的对郅都深一弯腰,俨然是已经以‘太子师’自居。 听闻卫绾此言,郅都却是澹笑着一摆手,略有些惆怅道:“卫中郎,大可不必如此。” “作为臣下,本来就没有记恨君上的道理。” “别说当时,太子因为我没有救皇后,而砸了我一拳。” “便是将来,太子要因此而治罪,我作为臣子,也肯定会毕恭毕敬的跪地叩首,以谢太子降罪于我······” 说着,郅都又稍叹一口气,才将话题重新拉回正轨。 “当年的这件事,让我对太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太子,是一个侍母极孝,为了母亲,可以不顾一切的人。” “当年,我被太子砸青的眼眶,便是这个结论最好的明证······” ··· “在这件事之后,我和太子之间,自然是相处的并不很融洽。” “为了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不给陛下,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那件事之后,我见到太子,都会绕道而行。” “直到后来,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和太子之间,有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在那次交流之后,我又后知后觉的发现:太子,其实也还是个讲道理的人。” “——对于犯了错、做了坏事的人,太子嫉恶如仇、性烈如火;” “但只要这个人,能为自己的举动给出合理解释,并得到太子的认可,便大概率可以得到太子的谅解。” “——即便得不到原谅,也至少可以得到谅解。” “换而言之:太子,也并非是为了母亲,就全然蛮不讲理的人······” 将当年,发生在自己和刘胜之间的往事,基本没有遗漏的讲给卫绾,郅都便适时地止住了话头,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在当年那件事之后,郅都知道的、有关于刘胜的事,当然还有不少; 但郅都,却不能再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再说下去,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去年,发生在上林苑的那件事。 ——那件让刘荣彻底丧失资格,并让天子启下定决心,将刘胜扶上储君太子之位的事······ “我对太子的知解,大致就是这些;” “除了侍母极孝,又并非全然不讲道理之外,前年,太子力主平抑关中粮价的事,也能看出太子将来,很可能会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仁君。” “——将来,卫中郎担任太子傅,或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至于其他的,恐怕就需要卫中郎日后,通过和太子朝夕相处,来慢慢了解了。” “毕竟再怎么说,过去这几年,我和太子之间的来往,也并不算很多。” 最后再道出一语,以表明自己和刘胜‘不熟’,郅都便将目光从卫绾身上收回; 将双手背负于身后,稍低下头,缓慢行走在前往司马门的宫道之上,郅都的面容之上,也悄然涌上一抹思虑之色。 在向阔别长安多年的卫绾,介绍刘胜过去几年的事迹、脾性的同时,郅都自己,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刘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将来,在天子启百年之后,刘胜,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 作为臣子,卫绾、郅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