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笔的意识(1 / 3)

明克街13号 纯洁滴小龙 2603 字 2023-02-21

“请您示下。”然后,鹅毛笔沉默了。卡伦也沉默了。 坐了大概有十分钟,也就是双方互相沉默了十分钟的时间。 不过按照达文思副院长先前说的这个小屋子里“精神时间流速”和外面感觉不同,可能也就是一小会儿。 卡伦思索了一圈。 虽然他看不见隔壁两间屋子里的动态,但不用猜都清楚他们屋子里的鹅毛笔绝对不会跟他们这样说话。 所以, 这支鹅毛笔是感知到什么了? 虽然在路线上,自己和秩序之神是有分歧甚制可以说是有路线对立的; 但卡伦无法否认的是,自己在秩序信仰这条路上,和当年的秩序之神走的是一个模式。 再加上自己和秩序之神都是“死而复生”的人,所以某些方面,会产生一些巧合。 这支鹅毛笔并不是本尊,它只是神器投影下的一支,等自己走出这个小屋后,鹅毛笔还会自己给自己清除记忆。 就像是买一辆车,需求是减配、减配、再减配,剔除掉了一切可以剔除的后,只剩下一个底盘配四个轮子。 原理神教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机械模式”,自己眼前的鹅毛笔虚影,就是最低配的机械模式。 它很不容易被骗,因为它内核还在,所以它能在这里检测信仰; 但它又很容易被骗,但凡它能睁开眼看一眼,也能知道自己不是秩序之神,可现在,它似乎是将自己当作秩序之神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也是一种令人感到荒谬的情形,但它却真实发生了。这不是因为巧合, 因为在这之前,一切的铺垫都已具备。 然后,接下来呢? 卡伦在思考这个问题,直接要求它给自己打最高分,让以后那些查阅自己档案资料的大佬们可以一眼看出自己对秩序神教的忠诚? 可如果真提出这个要求,卡伦又觉得自己格局好小。 毕竟,站在这支鹅毛笔的立场,它都已经把自己认定为那位了,怎么还可能给自己打低分? 那岂不是自己反对自己,自己对自己不忠?所以, 该问些什么呢? 卡伦将手握拳,放在自己嘴前咳嗽了一声。“咳。” 紧接着,卡伦重新调整了一下坐姿,将双手放在座椅扶手上,身子微微后仰:“我是谁?“ 鹅毛笔虚影又开始了闪烁和拉扯,最后,平静下来,用一种类似歌颂的语气回答道:”您是世间真正的制高;是一切法则的最终归宿;是诸神之上的唯一主宰;是所有混乱混沌的终结; 您的目光,穿透了无垠,洞悉了过去与未来;您的手掌,紧握着锁链,捆绑了纪元的流转;您的意志,融入了法典,建立了不灭的秩序;伟大的秩序之神。“ 卡伦舔了一下嘴唇,确认了,自己确实被认错了。所以,下一个问题问什么呢?”光明之神,是如何陨落的?“ 鹅毛笔再次闪烁和拉扯,然后回答道:“我有罪,我不知道。” 不知道? 这个低配版“脑容量”看起来真的不大。 卡伦还想再试试,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机会,不问出点什么,真的会觉得可惜。“上一个纪元是如何结束的?“ “我有罪,我不知道。” “秩序之我,现在应该在哪里?”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您,无处不在,凡秩序运转的地方,都有您的身影。” 卡伦很想笑,所以这支鹅毛笔,除了和你讨论信仰,其他的有用讯息,它一概不知? “我有罪。 我请求您准许我向我的上支发送请求,层层上发后,我沉睡的本体也将苏醒。它,将能给您带来更好的侍奉。” “不必了。” “是,遵从您的意志。” 卡伦将手肘撑在膝盖上,用手掌撑着自己的下巴,要是让鹅毛笔的本体苏醒,自己的身份肯定就瞒不住了。 到时候就不是自己去满足好奇心的事情了,大概是自己被抓走去切片满足最上面那群人的好奇心。 可是,真的有点不甘心呐。 卡伦准备做最后一次尝试,问道:“提拉努斯现在在哪里?“ 这支鹅毛笔属于提拉努斯,提拉努斯是它的原生主人,如果连这个都无法回答的话,那就彻底证明它现在只是一支单纯的“工具笔”。 让卡伦意外的是,这次,鹅毛笔竟然给出了除“我有罪”之外的回答:“提拉努斯大人正在沉睡,等待您的召唤。“ 沉睡?召唤? 卡伦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得到【战争之镰】认证后的那晚,在梦中,他被一股可怕的气息压迫,面前深渊中传来一声咆哮: “秩序,我还要等多久?“ 所以,上个纪元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纪元是一个时间单位,同时又是记事单位。 上上个纪元手机的结束标志,是永恒之神的失落;光明阵营的崛起并且向永恒之神阵营发起的冲击, 是上个纪元开端的代表性事件。 而上个纪元的结束,并不是具体到哪一年,而是忽然一段时间后,所有人忽然发现,神,似乎很久都没有出现了。 渐渐的,“诸神不出”成为了这个纪元的开端。到底是什么,导致诸神不出的局面? 提拉努斯在沉睡,等待被唤醒,意味着他还没有陨落,甚制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还有自由,否则就不存在等待召唤的说法。 这是否也意味着,秩序之神的四大扈从和12秩序骑士,他们也一样还存在,都像提拉努斯那样处于沉睡状态,等待秩序之神的回归将他们唤醒? 不不对,不该这样想。 卡伦伸手轻轻敲击着自己的额头,对于秩序之神而言,曾经的追随者们到底是死是活,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只需要他们保存好遗体,等秩序之神归来时,就能将他们一个个“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