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技术革新的获利者(1 / 2)

医路青云 烟斗老哥 1044 字 3个月前

身为诺贝尔医学奖十八名主审的福莱教授,受到冷落,心理难免有些失衡。

他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今天除了自己观摩手术之外,还有一群顶尖高手来到现场。

对方是一个小圈子,似乎为了什么目的而来,交流的时候,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

他深吸一口气,观摩手术室里的情况,专心致志地研究手术。

中央型肺癌在世界范围内不算是地狱级的手术,但能做得完美的,做成根治手术的医生却是屈指可数。

与周围性肺癌相比,中央型肺癌的肿瘤靠近肺门处,和大血管、心脏、神经等相邻,肿瘤与血管紧密缠绕,所以在切除肿瘤的时候,甚至可能会有粘连,因此要考虑的细节有很多。

一般来说,手术切口会做在剑突的位置,开胸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很大,手术完成之后,也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恢复。

这台手术赵原打算用机器人来做,而且选择的切口位于肋下,这样就不用将胸骨锯断,可以减少损伤程度。

福莱教授留意到机器人的机械壁跟传统的样子不一样,看上去像是一条扭曲的蟒蛇。

不远处几个胸外专家议论纷纷。

“这是蛇形机械臂?我之前在论文上看到过,当时赵原在文章中提到了机械臂的好处,当时我觉得可能还在构思阶段,没想到已经研究出来了。”意国的专家惊呼道。

“这个机械臂我曾经看人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使用过,效果欠佳。”荷国的专家在泼冷水。

他们是带着任务而来,不只是为了给赵原鼓掌的。

他们需要挑刺,找到赵原的缺陷,形成报告给雇主。

来自大不列颠国的医生轻声道,“这个蛇形臂经过诸多改良,采用筷子式抓法,一个机械臂可以操控三个器械,可以与主刀医生进行仿真拟态传感,显然要高级很多。”

蛇形臂之前有人创造过,但如今在那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赵原在操作蛇形臂的时候,不再是控制按钮,而是佩戴上了一个手套。

看不见手套里面的手指动作,但可以看到蛇形臂前端的器械,除了金属质感,还多了灵性。

手术在直播。

十多万在线观看。

“怎么感觉像是在看科幻电影啊!”

“科幻大片在线直播?”

“我好像进入未来世界了!”

大部分观众都对外科有所了解,但极少部分才接触过机器人。

即使经常使用达芬奇的外科医生,心中也是惊叹,这是自己所了解的机器人手术吗?

在绝大部分外科医生心中,机器人是辅助设备,像是战士的军用外骨骼,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他们显然没想到最好的机器人,已经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手术室内,赵原正在有条不紊地操控机械臂,为了今天这台手术,他闭关了三个月。

三个月不仅是在做手术,还在研究器械。

一个好的剑客,不仅剑术精湛,还得有一把趁手兵器。

这台手术的亮点,不仅是机器人完成,还是单孔手术。

很多微创手术,是需要多孔完成。

所谓的单孔,说白了就是一个切口。

切口只有三厘米大小,比起传统的开胸手术,对人体的创伤降低到最低。

此外,定制的机械臂比较特殊,蛇形手术臂技术使得手术器械能够在胸腔狭小空间内任何角度灵活运动,利用“手术操作三角”,实现多个角度的精细操作。

这个创意来自赵原独创的“筷子技术”。

筷子技术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通过一只手可以实现多个技术动作,如今的蛇形臂也是如此。

扁平三孔鞘管的设计,使其形状能完美适配肋间切口,不仅不影响机械臂操作,还能为胸腔内复杂手术创造条件。

随着机械臂进入人体内部,不断攻城略地。

福莱教授的眼中逐渐露出震惊之色。

作为诺奖评审,他的眼界很高,能从细节看出技术的革新性。

国际上有很多单孔机器人,因人体胸腔肋间狭窄及受限于鞘管直径过粗而无法通过肋间切口,常多采用剑突下入路或肋下入路进行手术,以上两种方式都会在手术范围、操作空间上存在局限性。

只有肋间入路才是胸外科最常用的入路方式。独创的蛇形手术臂设计能够满足大范围灵活运动需求且兼具力负载,搭配改良后的三孔鞘管可以轻松实现肋间入路。

总而言之,尽管机器人早就被创造出来,但赵原对机器人手术的理解和推动,要远超前人。

能把中央型肺癌通过单孔进行根治性治疗,意味着机器人手术已经无所不能。

医疗格局的变化已经到来。

不亚于细胞学说的出现,对医学领域的推动。

福莱教授心中有了评估,赵原能从诸多评选材料中脱颖而出,进入复审阶段,是完全有资格和实力的。

不过,他对赵原能否拿到最终大奖并不乐观。

诺贝尔医学奖的复审会由十八人打分,尽管自己对他有所认可,但自己并没有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