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的前身,最早始于西汉。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办事处就被称为“邸”,且派有常驻代表。 派驻的代表们,需要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有关官员的任免调迁等一系列重要消息,一字不落地誊录,随后快马加鞭送往属地。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官方报纸,是在唐时才出现,只不过当时仅仅是为地方官员服务。 到了宋朝,因为读书人激增,识文断字者也比隋唐时期更多,这些人反而成了邸报的主力消费者。 甚至,还延生出了一种职业,读报人。 有不少百姓不认得字,或者说认识字不多,但又想看邸报和小报,了解各种时政消息、以及繁华的东京城有哪些趣闻轶事。 怎么办呢? 读报人便应运而生了。 通常都是几十号百姓凑在一起,一人出一文钱,让读报人念给他们听。 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以此为生,养家糊口。 也正是发现邸报有利可图,所以才催生了无数小报。 韩桢办邸报,不为赚钱。 甚至他都已经想好了,每年投入一百万贯。 只为宣传,用作舆论武器。 千万别小看邸报,在信息传播手段匮乏的古时,邸报就是读书人以及市井百姓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 掌握了邸报,就等于掌握了舆论话语权。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百姓和读书人的思想。 “邸报?” 麻允迪微微皱起眉头,显然看不上这份差事。 他自然不敢明着拒绝,委婉道:“县长,卑职从未接触过邸报,担心会坏了县长的大计。” 见状,韩桢不由暗自摇头。 麻家也就麻彦民是个人物了,子孙辈里除了麻舒窈沾些灵气,其余人俱都资质平庸。 不过这样也好,一个平庸的麻家,往后能省去许多麻烦。 念及此处,韩桢懒得浪费口舌解释,下令道:“无妨,我相信你的才能。现命你为进奏院院长,明日将会有告身与官服送往麻府。” “这……下官多谢县长!”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麻允迪也只得应下,作揖道谢。 “今日便不用在户曹上差了,回去准备一番,对进奏院的建设规划,写一份折子递过来。” 韩桢说罢,朝他摆摆手。 “下官告退!” 麻允迪躬身行礼后,转身出了大堂。 一路回到户厅,先是向王委中说明情况,交卸了差事,随后又与胥吏同僚们告别。 “恭喜麻兄高升!” 苏昭德拱手祝贺,眼中闪过一抹羡慕之色。 心里不由暗叹,麻家倒是走运,出了麻舒窈这么个钟灵毓秀的小娘子。 麻舒窈许给韩桢做小妾这件事,麻家虽没有大肆宣扬,但也并未遮掩。 所以,城中的豪门大户基本都知晓了。 麻允迪强自打起笑脸:“苏兄不日也会高升,在此先行祝贺了。” “借麻兄吉言。” 苏昭德谦虚一笑。 苏昭德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毕竟他苏家好歹也上了韩桢这辆战车。 虽然比不上麻家,但也帮了韩桢大忙。 凭着苏家在青州士林的名望,不少读书人前来应征胥吏。 “苏兄,告辞。” 道别之后,麻允迪乘坐牛车,一路回到家中。 正厅之中,麻彦民正在给小孙子授课。 在古时,学问是一个世家最核心,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钱财与田地固然重要,但终归是外物。 只要学问还在,哪怕家族一时没落了,往后也还会有崛起的机会。 麻彦民端着茶盏,随口问道:“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闻言,孩童立刻答道:“‘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何解?” 麻彦民抿了口热茶,继续考校道。 孩童磕磕巴巴地答道:“君子……恶……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麻彦民不急不缓道:“如伯益者,贤而多能,本欲受禅让而为王,岂有“不胜其任”之理。只不过天下已不是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而是已经到了任人唯亲的小康社会。伯益再贤,能胜其任,天命不用矣。所以,子贡才会说,天下之恶皆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