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功德无量(1 / 3)

朝中不少官员被抓进监牢,一时弄的建康各衙门都没有人当值,建康各官宦世家都持观望的态度,他以为各衙门瘫痪,最该着急的应该是皇帝。

而事实是,恰恰相反,李景福一点不着急,最着急的应该是一生养尊处优的犯事官员,他们呆在阴暗的监牢里才最难过。

每时每刻都想着离开牢房,却一直没有音信,他们不着急谁着急?

三天时间,大家就以为皇帝会坚持不住时,向荣让又查出两淮转盐运使司转运使黄中青贪污受贿。

大盐商路玉贵每年都会送一大笔钱财给黄中青。

从路家搜出来的账本来看,每年路玉贵都会给朝廷不少官员送银子,数目多少不一。

向荣让将招集来的账目呈了上去,“这些天的调查没有白费,这是从路家宅子里的一处密室招集到的证据,我们江南的不少官员都受了贿,且银子的数目上面都有记录。”

李景福一听,立即让阿奴接了过来,他翻开账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账本记录的是路玉贵近十年给江南官员的孝敬,“底下这些官员,一年什么都不干,光路玉贵给他们的孝敬就够他们全家开销的了。

这还只是一个大盐商的孝敬,江淮地区可有不少大盐商,是不是每个商盐都有不成文的规定,要给当地各级官员送上孝敬?”

向荣让冷哼一声,“由此可见,江淮地区的盐商们都不干净,肯定夹带了不少私盐,要不然一年连贿赂官员的银子都赚不回,他们还怎么暴富,极尽奢侈地享受生活!”

各地的盐商都是垄断产业,他们靠着贿赂官员来维持每年自己拿到手的盐引子。

有了盐引子,他们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夹带私盐,然后获取暴利。

官府将盐引卖给商贾,隐患不少,其中食盐到了商贾手中,多少钱一斤就全由他们说了算,由他们控制。

这一项弊政就导致底层百姓很多人吃不起盐,即使买盐都要靠全家勒紧裤腰带节省下来的一点钱。

这也是夏婧为什么推广晒盐法,晒出更多的食盐,直接由她自己经营,但凡她统治的地区,雪花盐都是卖十文一斤,她就是想将大盐商垄断盐业这一壁垒打破。

让天下百姓人人吃得起食盐,而且还是优质食盐。

几大盐商都关进去了,李景福问道:“我们自己晒的盐如今能供应多少百姓食用?”

这个问题向荣让不清楚,他不由地看向站在一旁的阿奴。

阿奴作为皇帝身边的第一人,一路走来,他自然清楚李景福的所有产业。

“海边盐田一直在扩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供应江以南的地区足够!”

李景福诧异地说道:“发展的这么快,那就是说海盐可以供应大禹半壁江山!”

真是不可思议!

向荣让安慰道:“皇上请放心,调查这些盐商时,臣还发现了几处盐井,想来是这些盐商私盐的产处,如今被我们发现,一旦收回来,百姓的食盐根本不用担心。”

“那就好!”李景福大力改革,就是怕出力不讨好,最后又被夏婧骂他办事不力。

向荣让想到发现的几处盐井,便问道:“皇上,目前发现的几处盐井,里面的工匠按盐商们的要求一直沿用的煎盐法,实在是效率太低,我们重开盐井是否要推广晒盐法?”

李景福捋了捋胡子,赞同道:“必须推广晒盐法,这种制盐之法是皇后提出来的,通过实践可见效率很高,这一个方法制盐,至少可以保证更多的百姓吃到廉价盐。”

聊完盐政,李景福又想起转盐运使,作为君王,没人喜欢臣子违法乱纪,贪污受贿。

他沉着脸下令:“两淮转盐运使黄中青,贪污受贿,你带兵去将他的家抄了,朕倒要看看他这些年在两淮为官到底受贿了多少银两?”

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更是困难,而大禹的官员却个个富得流油,相对于他这个穷困潦倒的皇帝,似乎整个朝廷都是在为官员服务!

呆在监狱里的官员,千盼万盼没有盼来皇帝提人,却等来又一个家族遭了殃被关了进来。

等官兵离开,通过昏暗的光线,大家才看清楚这位所谓的新成员,居然是两淮转盐运使黄中青。

“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进来了?而且全家都被关了进来,你家被抄了?”

大家同朝为官,虽然不同衙门,但到底多少有交集。

黄中青全家被下狱,他的心情糟糕透了,心力憔悴,根本就不想理这些人。

“呸!”牢狱里有的人就看不惯黄中青那微仰的头颅,朝他呸了一声,“还以为这是朝堂,一切论官职?掉了毛的凤凰还不如鸡,装什么装!”

牢狱里的人,虽然看不惯黄中青的为人,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中途想为斥责黄中青的人都忍了下来。

再八卦也出不去,还不如他们有故事就慢慢讲,方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