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杀了。
而朝廷官兵却不能这样做,安置俘虏不但会牵扯队伍的精力,还会消耗他们的粮食。
善待俘虏可不是一句空话,实际行动起来就会成为军队一个大大的负担。
粮草对出征在外的军队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
如此重要物资却要分一部分照顾俘虏,有时想真的不如杀了省事。
但作为朝廷官兵,这话只能在心里想一想,连露口风都不敢。
李承睦转过头,看向龙玉田,不确定地问道:“这次缴获叛贼的粮草辎重,其中粮草有多少?”
龙玉田听了这话,大概猜到了李承睦的心思,心里肉疼不已,但还是不得不如实回答:“叛贼的粮食足够我们的队伍吃半个月!”
李承睦听了脸上闪过喜色,面上痛恨道:“还真不少,就是不知道他们搜刮了多少百姓才凑够这么多粮食?”
龙玉田安慰道:“这些粮食暂时可以缓解颍川的燃眉之急,等再过个把月,便可秋收了。”
等秋收后,百姓家中有了粮就能勉强的强撑到明年夏收,夏收过后就又是秋收,如此往复,只要大禹剿灭了叛贼,还天下一个太平,百姓至少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不用因战争而携家带口的颠沛流离。
左荆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他没想到李承睦会如此大方,一下就给出十万兵马半月的粮草。
这些粮食运回去够整个颍川百姓坚持到秋收了。
有了粮食,他在安置颍川百姓上就少了阻碍,多了一丝威信。
“和叛贼打仗,难的不是击败他们,而是要如何安置被他们挟裹的百姓,如何消灭叛贼的核心兵力!而这些都需要粮草作为前提!”
龙玉田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显然是对李承睦一次性将叛贼的粮草都给了左荆有意见。
领兵打仗管后勤,就和当家理事一样的道理,每一文钱,每一粒粮食都要精打细算,方可长久。
李承睦自然也听出了他的意思,笑道:“粮食的问题您老不用担心,出征前,母后有所安排,李定国从南洋会源源不断地运回粮食,以便支持我们的行军计划!”
龙玉田听了这话,还能说什么,他只能叮嘱左荆:“左大人,您去了许昌,安置这些百姓时,顺带的要将整个许昌的人口、田地做好登记,如果你能应付的过来,最好是像在岭南一样,将土地重新丈量一遍,并登记造册!”
左荆闻言眸光一亮,大喜!
这个可以有,当初在岭南,土地改革闹得轰轰烈烈,让他们这些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如今颍川改革由自己主导,想想就让人激动万分!
不知怎的,李承睦安置俘虏的话传开了,原本对未来没了希望的俘虏喜极而泣。
而真正的叛贼们,却略有所思,不由的回想起当初揭竿而起的初衷,如今这种下场是他们所期望的吗?
叛贼的自省,让接下来的劝降工作非常顺利,叛贼为了能名正言顺,为了能衣锦还乡,为了百年后能进宗族祠堂,他们愿意归顺朝廷。
这次战役的胜利,给了岭南兵马无限的信心,收编了三千叛军,队伍在豫州接着东进。
至于还在后面的荆州兵马,能不能跟上来就看他们的将领了。
而京城和建康前后收到了豫州颍川的捷报。
李景福看了捷报,不由得龙颜大悦,直接在行宫里宴请群臣,以示庆祝。
而京城的夏婧收到消息,以及看到送来的工匠罗老头,也喜笑颜开,直接拨了一些匠人给他,让他带领这些基石在京城重组兵仗局。
并将岭南铁工作坊的一些成果图纸给了他一份,比如制作燧发枪的镗床,蒸汽机的图纸等等。
至于轮船的图纸,夏婧便没有给他,因为在京城没有大江大河,不需要那种大轮船,或者说海船。
夏婧希望他们能尽快将蒸汽机研发并制作出来,京城处在内陆,运输上太不方便,要是有了蒸汽机,那么一切运输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这日,韦东来向她汇报工作。
夏婧听了一切政务已经走上了正轨,就问他:“接手整个京畿地区的政务,感觉如何?还能应付得过来吗?”
“娘娘已经将一切规划好了,臣只是依规行事,一切都能应付。”韦东想着若这些事都处理不来,那他岂不是辜负了夏婧的期望。
夏婧点头:“能应对自如就好,接下秋收是京畿地区的重中之重,你要让
韦东应下:“是,微臣定会安排妥当。”
“嗯,马上快秋收了,草原那边的北狄快坐不住了,並州边境防线要加强巡逻,并加强防备,这一点我会给边将写信叮嘱他。”
夏婧一边说,脑子里一边想着还有哪些事需要叮嘱。
韦东越听越不对劲,最后忍不住问道:“娘娘,您将事情都安排好,是想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