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皇恩浩荡(1 / 2)

“传朕旨意,加封李长空为御林军潜龙营虎贲郎将!”景行帝话音刚落,便有太监上前,领了一道口谕,前往兵部吩咐。

“另外,依朕之见,李长空借太子之口说出来的那番话,确实有些道理,皇后觉得如何?”

吕皇后闻言,臻首轻点,道:“确实如此。我朝太祖高皇帝在故去之时,便定下祖训,民为贵,君为轻。”

“太祖高皇帝终其一生,便是以此六字真言治理得国泰民安。”

“西晋南陈,皆尽臣服。鼎盛时期,国力之强,直逼西秦、大楚等强国!”

“可见太祖政策之对!”

“反观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言,是从南梁传入。”

“南梁地处大陆最南方,多为鱼米之乡,儒道繁荣昌盛,且无边疆之患,不必时时刻刻过着被北元贼子觊觎的日子。”

“这样的国策,于南梁而言,自然是合适的。但于我大乾而言,是否合适,却是有待商榷?”

景行帝闻言,点了点头:“皇后言之有理,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子管用啊!”

“这番话虽是李长空借太子之口公之于众,但想来在此过程中,太子必然是受益匪浅,否则,只怕连这段话都记不住。”

“这样一来,朕倒是有些想法。”

“传旨意,加封李长空为东宫少詹事,司教导太子之职。”

“这……”吕皇后有些哭笑不得,这詹事就是太子的老师,当年景行帝还是太子时,贾平生在东宫担任的便是此职务。

而这少詹事,虽说比不上詹事,但也算是半个老师了。

亦或者说,亦师亦友,但不论如何,都算是进了东宫的核心层了。

若是一个文臣收到如此封赏,吕皇后除了惊叹两声外,自然是别无他想。

但...李长空他是勋贵之子啊,天生的武将,将来要上战场的。

封个少詹事,倒是叫人哭笑不得了。

“不过试试而已,若是有效,能叫太子懂些事理,自然皆大欢喜。”

“若是无效,倒也无妨。遭人弹劾了,便撤了李长空的职便是。”

吕皇后一听,顿时了然,陛下这是对自己教育太子已经完全不抱希望了呀。

只能寄希望于外力,尽管这个外力...颇有些不靠谱。

“陛下说的是。”吕皇后微微躬身,表示赞同。

大多数时候,在景行帝面前,她扮演的都是一个倾听者和贤内助的角色。

若景行帝决断无太大问题,自是不会出声打扰的。

即便是问题当真很大,也会思虑再三,考虑如何劝谏后,再做行动。

如此贤良淑德的贤内助,自是不可多得的。

也是这些年来,二人相敬如宾的原因所在。

“再传一道旨意,南下抗陈一事,便给武陵侯吧。”

景行帝开口,发出第三道圣旨。

连续三道,竟都事关李家。

尤其是第三道,自从当年武陵侯抗击北元兵败后,已不知有多少年不曾被景行帝提及了。

没承想,今日竟也破了例。

这武陵侯,当真是凭子而贵。

李家,怕不是要重新崛起了。

……

南下抗陈一事,各方已经催促良久,所以这圣旨一下来,便从兵部传了出去。

各种程序,都是一路绿灯。

反观李长空的两道封赏,却是一道要过兵部,一道要过吏部,且需加盖各种印玺公章,倒是麻烦得紧,一时间却是不曾传下去。

不过景行帝金口玉言,此事必然是没跑了的。

……

这一日,张勋和李逐峰正在喝酒。

只要不提娶公主的事儿,两人便还是过命的好兄弟。

一提公主,张勋就抽出刀来,递给李逐峰,说:“公主没有,定国公的脑袋倒是有一颗,你要是看得上,便拿去!”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逐峰除了在心中痛斥其为老泼皮外,还能如何?

随后两人又唇枪舌剑,互相交锋了数百回合,不分上下,这才作罢,停下饮酒。

只是喝着喝着,武陵侯府的大门便被再次敲响,传旨太监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武陵侯李逐峰自行招募三万士卒,十日后于兵部处领取船只,南下抗陈,钦此。”

正跪地谢恩的李逐峰一听,懵了,这是...这是喜从天降啊!

我就说今早怎么听见喜鹊在屋檐上叫唤呢,感情是应在这啊!

“公公且留步!”见传旨太监转身欲走,李逐峰立马站起身来,小跑着上前,往人家衣袖中塞了两锭银子,问道:“这南下抗陈一事,除了我以外,可还有他人?”

“没了,就武陵侯一人,宫里传下来的旨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