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一位乾清宫的管事大太监,因为偶感风寒,病情十分严重,便跑到东岳庙来上香祈祷。 不久后大太监便痊愈了。 可是他见庙宇十分破败,便自掏腰包将这庙宇修缮了一番。 同年八月,动工修缮,于同年十一月完工,将大殿、后宫、东西配殿廊庑各殿及神像、祭器整饬一新。 后来那位大太监又见庙外居民嘈杂,遂建影壁一座,还在东廊开凿水井,以济行人之渴。 再后来到了万历三年。 这座东岳庙再次兴盛起来,当时的李太后因为笃行道教,又听说这东岳庙十分灵验,便将自己的膏沐钱捐了出来。 李太后带着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的弟弟潞王朱翊镠、公主及诸宫御中贵客捐资重修东岳庙。 还让大太监冯保派人监工。 到了万历四年东岳庙修缮告成,内阁首辅兼太师张居正,亲自撰写了一篇碑文,叫做《敕修东岳庙碑记》。 多年来在皇家天恩的加持之下,这东岳庙自然便盛极一时,将京城周边的大小寺庙都强压了一头。 听到这里,沈烈心中微微一动,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位三十许人,雍容华贵的美艳皇太后形象。 李太后为什么这么做? 自然不是瞎胡闹。 道教可是国粹,纵观大明一朝,皇家对道教都百般推崇,甚至皇家以身作则,在宫中穿道袍,念道经,在京郊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道观。 无一例外。 从皇家到内阁都力求将道教发扬光大。 也确实将那些秃驴压制的死死的。 而李太后显然是秉承了祖宗定下的国策,不惜带领少年天子,公主来宣扬这东岳庙的灵验,为道门壮大声势。 这位美艳的太后所作所为,可真是大有深意呀。 沈烈心中这样想着,心中不由得对那位三十许人的李太后生出了深深的敬佩之心。 难怪她能容的下张居正,难怪她能稳居幕后,以寡居之身辅佐张居正发动变法,为大明续命。 真是一位奇女子,如此才不负母仪天下之尊崇。 艳阳高照,鸟语花香之间。 沈烈几人沿着长满桃树的宽敞道路,徐徐走到了殿前,瞧着那通往大殿的入口处络绎不绝的香客,感受着盛世大明的气象。 辛勤劳作,婚丧嫁娶,烧香拜佛…… 这便是许多大明人的一生,平淡中又充满了喜怒哀乐。 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庙宇周围的桃花林中,亭台楼阁之间,或者是树荫下,一个个或坐或卧的书生。 人还真不少。 到地方了! 沈烈看着那些书生,眼睛不由自主的亮了起来,便从马背上的褡裢里,取出了厚厚一叠巴掌大的传单小广告。 将小广告分给张魁,张静修和芸儿等人。 沈烈便开始分派任务:“我带一个人向西,张魁……你护着你家小姐,带着芸儿向东,沿途分发下去。” 众人频频点头,对这种新奇的宣传方式啧啧赞叹。 “这法子好呀!” 沈烈微微一笑,轻声道:“走着!” 于是几人便向着东西两个方向走去,分别行动起来,看到香客或者是正在阴凉处读书的老爷便塞过去一张。 这画面看上去有些有些眼熟,似曾相识…… 庙宇外。 墙根下。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之中,一个三十来岁的斯文书生徐徐踱着步子,手中捧着一卷《春秋释义》,正在认真的翻看着。 从装扮,派头,胸有成竹的神态来看,这位爷十有八九是外地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 耳边突然响起了急切的脚步声,正在翻书的书生突然被人打搅了,那儒雅的脸上便露出了不耐的神色。 书生想要走远一些,可是那脚步声竟然越来越近了。 书生一怒之下,将书卷往怀里一塞,便要开骂:“谁呀,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话还没说完,书生便愣住了,只见身前三五步外有一位穿着男装的面红齿白之人,正在笑吟吟的看着他。 乍看之下这是个小公子,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左右,虽然穿着一身儒服,可是那眉宇间的神态,那黛眉,那如春水一般清澈的明眸出卖了她。 “哎?” 书生眼力不错,一眼便看出来这位小公子是个西贝货,并且还是个绝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