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在八月份左右种下的秋土豆。
到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间就可以正式收获了。
至此,孔捷也已经不清楚,眼下一支队上下拥有的高产土豆,所拥有的数量到底有多么庞大了。
反正在最初的几轮种植、扩种、播种之后,那些高产土豆已经多达数百万斤。
在加上农业部新研究的对于高产土豆种子的脱毒处理。
可以确保这些高产土豆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种植之后,亩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当初那批只有几十斤的种子,作为燎原之火的高产土豆。
如今早已经遍布整个太行太岳,甚至是冀中、冀南根据地的角角落落。
伴随着这高产土豆一同传播出去的,还有孔捷的大名。
但凡传言,总会逐渐变得离谱。
有的说就是孔团长培育的这种高产土豆。
还有的说是孔团长机缘巧合之下,不知道从哪儿弄到的高产土豆。
渐渐的,孔捷也就被传言成这些高产土豆之父。
据说,甚至有一些部队称呼这种高产土豆为“老孔土豆”,以此感谢孔捷为大家带来的这些养活了成千上万军民的高产土豆。
八路军总部方面,甚至将该高产土豆大量的囤积,作为战备粮。
除了这些土豆之外,比如谷子,也就是小米,在今年六月中旬种植,到九月下旬差不多也该收获了。
再有七月份种植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红薯等等。
这些都是秋收的作物。
一支队指挥部。
在参谋部内墙的墙面上,此时正挂着一张相较于平时的军事作战地图来说,格外特殊的地图。
上面用红笔标注了大量的红点,毫无规律的散布在整张地图上。
像是洒落在地图上的芝麻粒,有的大量簇集在一起,还有的是三三两两地分布着。
一支队农业部部长周爱农,此刻正就着眼前这张地图,向孔捷、徐国安和李杰三人介绍着具体的情况。
“团长、政委、参谋长,你们看,我已经将整张地图上所有的点用红笔标注了出来。”
“这是眼下咱们根据地上下,所有面积较大、超过十亩以上的集中管理的农田,在咱们根据地具体分布的位置。”
“包括乡亲们种的一些农田,还有咱们部队自己开垦种植,甚至是乡亲们和咱们战士共同负责种植的农田。都全部标注在了地图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特别标出来的,则是耕地面积较小,分布在外围游击区,包括一些村庄周边的,较为分散的小块农田。”
孔捷点了点头,还笑着开了个玩笑:
“颇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这些地图上开的红花,看着就让人心里头高兴啊!”
周爱农应道:“谁说不是的,团长,在咱们根据地大量开垦荒地之前。
原本的耕地面积,如果用红点标注在这些地图上,可能只有现在的110不到。
但是您瞧瞧,这一年多时间不到,在咱们支队大力进行开垦荒地,农耕自救的宣传以来。
仅仅是咱们独立二团一个团,周边的荒地就开垦了将近五万亩。”
接着,周爱农的话语满是感慨:
“另外,团长,一说起这事儿,我对您呢,只有两个字佩服。”
“中原的旱灾还没有大肆蔓延之前,您就要求咱们根据地周边,除了开垦荒地之外,还要大量的修建水渠,引用灌既水。”
“确保咱们农作物的用水。”
“后来,中原的灾情逐渐蔓延到其他各省,甚至波及到咱们一支队根据地来。团长,您让咱们提前挖的这些水渠,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要不是得益于咱们提前修建的大量水渠,在旱灾蔓延过来之后,咱们的农田受到灌既水缺乏的影响,今年的收成肯定不能有这么好。”
“另外,最让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佩服的,是团长您的奇思妙想。”
“您说这旱灾逐渐严重以来,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面对用水逐渐紧张的情况,那打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的办法。
怎么到了团长您这儿,三两句话就给解决了呢?”
“用打通的竹子做水管,再打上眼,对作物进行滴水灌既,节约用水的同时,又能保证每一滴水都送到作物最需要的根部。
团长,您这法子简直绝了!”
咳咳咳
尽管脸皮够厚,孔捷还是忍不住干咳了几声。
这小子,夸两句得了,还没完没了。
你这么夸我,我可扛不住。
至于这滴水灌既在农业上的应用,那自然得益于孔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见识。
“行了,你小子就别一个劲儿的拍马屁了,说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