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皖北民情(2 / 2)

:“周同志,能上学当然好,可是这学费的负担一般家庭承担不起。”

这年头教育远没有普及,县城虽有正规的学堂,可是普通农户家庭出身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上学。

倘若在乡村,如果有当地大户牵头组织,倒是能让十里八村的适龄儿童上学,基本上认认字、学学算数,但教育上的开支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起的。

周维汉虽然没有在村里多转悠,但从现在待着的戏台子就能看出来陈家庄的整体条件在当地是不错的。

“学费的事,政府是有考虑的,军属家庭的有免费上学的名额,也会保证其他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

听到周维汉这么说,陈老栓当即笑道:“那感情好,我家的大儿子也是八路军,所在的部队还是主力部队!”

陈老栓本就想在周维汉面前多说上几句,接上话茬之后话匣子算是彻底打开,家中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28集团军在皖北征召青壮入伍,老大替没有成家的弟弟参军入伍,没想到半年之后回来,摇身一变成了八路军。

在28集团军的部队之中,的确存在不少皖北和豫东籍贯的子弟,为了更好的在两地打开局面,13旅和15旅南下之时,军区额外补充了两地子弟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皖北和豫东根据地能够迅速打开局面,两地子弟兵出力不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陈家老大是八路军,陈老栓是村长,陈家老二是民兵队长。

整个陈家庄基本上是陈家人说了算,周维汉此行并没有让皖北根据地派人来接,位置高了,听到的汇报也就虚了。

皖北根据地高层的权力架构是由冀鲁豫分局商讨决定,但是政策能否推行需要靠基层权力架构来执行,他就想亲自看一看基层农村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老哥,家里几亩田,今年收成如何?”周维汉问道。

陈老栓脸上的笑容一滞,含糊的说道:“嗨,家里倒是有几十亩地,可是今年的收成不好,但我该交的公粮可都交了!”

周维汉摆了摆手,说道:“老哥,别紧张,我就是问问,我们八路军想要在皖北站稳脚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皖北根据地由于目前没有进行土改,所有无法推行农业累进税,但临时推行的缴纳公粮标准也是按照累进制来的。

拥有田地100亩以上的地主大户缴纳20%,30亩到100亩之间的地主富农缴纳10%,中农按照每亩地缴纳10斤粮食,贫雇农无需缴纳公粮。

根据统计来看,皖北地区的收成是减产的,越往南情况越严重,所以皖北根据地强制推行的公粮缴纳标准让一些地主大户怨声载道。

然而,相比现在,之前几年皖北、豫东地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三十五师团在丧失陇海线以北的粮食产地之后,只能将粮食税收转嫁到皖北、豫东两地。

倘若八路军不来,这些怨声载道的地主大户将是日伪军的眼中的肥肉,情况谁都明白,解除日伪军的威胁之后,轮到八路军让缴纳公粮的时候却又推三阻四。

“周同志,我听说冀鲁豫那边都进行了土改,皖北这边什么时候进行?”

陈老栓终于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按照成分来划分,他家应属于富农,八路军来了之后,他跟大儿子打听了八路军的政策。

虽说知道八路军是保护富农利益的,但土改的这把刀落下来之前,陈老栓还是惶惶不可终日。

“老哥,皖北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土改肯定是要进行的,如果你手中的土地来源于合理买卖,那你无需担心!”周维汉说道。

“这是自然,我家中大半土地都是从逃往国统区的地主家买的,村里人好几家皆是如此,都能证明!”

“周同志,我是支持土改的,听我家大儿子说,北边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可好了!”陈老栓说道。

虽然只是在陈家庄了解一下情况,但是周维汉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他带着全副武装的百十来号人在陈家庄待了两个多小时,可是当地政府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可见对当地的统治力远远不够。

而类似陈家庄这样的情况在土改中并不好处理,基本上都是富农,用来充当目标的地主大户没有。

这样一来,老百姓在土改中将从哪里分的土地?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