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计划’和‘变化’(1 / 3)

作为曾经兴隆乡最有名的大老板,靠着砂石厂一度风光无限,可自从天然居落户之后,又是养殖场,又是采摘园,又是包山,又是带着老百姓致富,童勐童大老板,地位急转直下,多多少少心里是有点不舒服,潜意识里带有些许的敌视。

土生土长的兴隆人,靠着砂石厂起家,又带着人做彩钢房生意,曾经可是乡里的座上宾,现在嘛?刘大龙才是那个财神爷。

对面张老三说的话,童勐信,谁让人家有个好大哥呢?谁让他弄了很多果蔬大棚当采摘园借着天然居的东风也赚到钱了呢?

“具体说说。”童勐来兴趣了。

张庆发张老三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点燃一支烟:“童哥,咱也打一个,咱也弄一个温泉度假山庄出来。冬天没办法破土动工,一些相关手续我们想办法压一压对方,年前年后的,也能找一些理由。我们的手续先拿到,开春先动工,抢他们前面。”

童勐:“你知道他们怎么弄?”

张老三老神在在信心满满:“我二哥就是开饭店的,天然居那点东西不算什么,他那温泉小院不是挺出名吗?有样学样呗,到时候,提前再想办法将他们的设计方案弄出来。”

童勐手指在桌面无意识的轻轻敲打,显然在盘算着张老三说的话有多少可操作空间。

“童哥,有钱大家赚,哪有都让他们尝鲜的事情。”

童勐勐的坐直身躯,童孔放大:“干了。”

张老三一拍手掌:“对,干了。”

这个冬天,魏涛很顺。

从松江剧场承包权转让之后,他发现自己不再花钱了,几个生意都是按照固有的节奏给他产生利润。

货车司机入股的事情,也在摸索中前行,魏涛给最先尝试的货车司机马建平和周大伟周鑫父子等人,做了一个承诺,三次货物兜底,如果三次以运费抵货款的行为,加起来总和没有赚到比正常运费多的收益,他给他们兜底。

一趟车,多赚两三千块钱,足以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风险有,那就是货物在路上出问题,如果是以运费作为入股,显然大头还是魏涛和刘大龙等人,司机们只是会更认真更专注的对待货物,毕竟,现在这也算自己的生意。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运费入股尝试,第一批的马建平等人,已经开始拿几万块钱投资,他们控制自己的量,每一车货,投入比例不超过一半,赚了一次钱,这心里就抑制不住的痒痒,魏涛和刘大龙自己没渠道了,他们天南海北的跑,也结识了很多货主,当他们想要找点货时,要比魏涛他们更容易。

“我们不懂,你派个人过来,费用算在成本里,看看货,别让别人给我们湖弄了。”

张建和王海更忙了,两人也只能是在培养出合格的人员和成熟路线之前,充当空中飞人。

以前,觉得坐飞机是高大上的行为,偶尔尝试一下,那是成功人士的领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反倒坐飞机坐到吐。

魏涛基本放手,刘磊坐镇操盘,果蔬批发这边,他总负责。

工地那边停工,魏涛也没什么干的,每天上网查找一些资料,看看能否唤醒自己记忆里稳妥的赚钱模式在松江展开。

互联网领域,还是望梅止渴的阶段,最牛的那一批,已然起势,而之后诞生于智能手机时代的互联网项目,目前连创意还没有。

每隔一段时间,魏涛就会专门搜索互联网相关新闻,他发现这上面的讯息,真的太少了。为此,他专门联系了在羊城、特区那一带上大学的初中同学,大家因为几次聚会和郑老师的事情,联系多起来。他委托同学,帮着订购那边互联网计算机等产业的专业杂志,同时也让同学帮着购买一些区域的报纸,每隔一个月邮寄一次。

他的行为让同学很是不解,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你说订杂志还好说,你关注这些事,可小区域范围的报纸你要来干什么,还是失去时效作用的报纸。

魏涛并没有解释,每隔三个月,给对方打一次钱,让对方帮着操办这些事。

燕京方面就不必说了,让关锦月去弄,会更为详细。

专业的杂志、报纸,他不一定都感兴趣,会放在手边,随时翻看一下,不求甚解,只是一页一页的扫过去,期待着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能指定唤醒自己脑海中一些记忆。

他刚重生回来那会儿,也曾用自己潦草的字迹和一些故意加入的记录方式,一段时间去回忆未来十几年发生的事情,大事还好,但一些跟并没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记忆,还是很模湖,有的甚至根本想不起来,譬如一些很熟悉的

现在这样,只是希冀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公司名字、熟悉的公司创始人名字、熟悉的软件或是设备名字,如果有机会,他是不介意看看能否操作一下。就算不能,给自己那本记录记忆的本子里,填写一些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契机就来了。

小白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