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49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3 / 3)

虽然他们自认为的鼻祖“吴太伯”本也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此时面对楚国这等蛮夷之辈他们自是不屑一顾的,更是有一种莫名的天生优越之感。 而此时的吴王诸樊,他也是认定了自己今日必死,故而再无任何疑虑,却只将所有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了其他中原诸侯的身上。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十几年后,他的这句话便会一语成谶。而且,不必是依靠中原各国的帮助,真正帮他达成心愿的,乃是他的好儿子——吴王阖闾。 “看来今日孙某是无法阻止君上赴死了?” 孙武用极其平静的眼神看着他,像是在说着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是!寡人今日要么就死在你这竖子的剑下,要么便是任由寡人自刎亦可!” “投降之举,寡人绝不会做!我吴国,没有屈膝的王!” 这就是诸樊,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活的历史典范! 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不可能,他诸樊绝不可能做到! 倘若还有一种法子能够洗清他今日战败的耻辱,那便唯有一死。 只有他死了,才能激起吴国上下团结抗楚的雄心! 唯有他死了,才能让他的那几个即将继位的王弟,始终怀揣着复仇的信念。 “那大王可曾想过,大王若战死了,那这些被俘虏的吴国士兵又会是落得如何下场?” “据孙某粗略估计,随大王一起来此的吴国士兵大约有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伤者五千。” “再加上随君上一起突围冲出外城的,现如今还剩下一千余人,也就是还尚存有六千吴国的号男儿在等待着这场战争结束,也在等待着他们的命运。” “君上若死,这六千吴国男儿只怕也会随着君上赴死吧。” 孙武没有再行劝降,而是给了诸樊一个具体数字。 但同时,也等同于是在警告着诸樊。 你诸樊当然可以为了你一国之君的名誉,而选择壮烈赴死。 可你手下的这六千多条性命呢? 你若一死,他们也必定只有死路一条。 你的死,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六千名吴国男儿的性命! “呵呵,你这是在威胁寡人?!” 诸樊的眼神立刻狠厉起来,粗狂的脸上满是愤怒。 可谁知孙武只是微微摇头,并是抱拳微微躬身,并甚是恭敬言道: “孙某只是想止战,尽快平息战火,不想再造成无谓的杀戮,并没打算威胁任何人,包括大王在内。这六千吴人,纵是我们不杀他们,君上以为他们会苟且偷生吗?君上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这些事即便孙某不说,君上也应是最清楚的。” “现在,还请吴王早做决断,是带着这六千多吴国男儿一起赴死,还是就此罢兵休战?” ------题外话------ 原文: 舒鸠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吴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师先,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吴人居其间七日。子强曰:「久将垫隘,隘乃禽也。不如速战!请以其私卒诱之,简师陈以待我。我克则进,奔则亦视之,乃可以免。不然,必为吴禽。」从之。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登山以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傅诸其军。简师会之,吴师大败。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楚灭舒鸠。——《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ps:此处补一个之前剧情的原文,这里说明一下,吴王诸樊的事迹,原本应该是楚康王时期的,距离中的时间线大致要早十几年。这里将诸樊的剧情后置,系所需,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