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春耕,都很忙(1 / 2)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于在地里刨食的庄稼人而言,每年的春耕都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已经三年没种过地的程氏族人,做梦都想重新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而不是祈求任何人的怜悯和施舍。

他们大字不识几个,也没什么过人的本事,只相信春种秋收的朴素生存法则。

老程家压力最大的就是程二牛,他与程有粮、程冬生三人是曾经榆林村最会种地的老中青三代。

崔县令非常体恤落户的灾民,所有分到土地的人,都可以去县城领取对应的稻种。

等秋收的时候,再将相同数量的稻种归还于县衙,不收取任何费用。

若是愿意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树,可以额外再减免一部分绢布、麻布的农税。

程氏族人满心都是种粮食,一听关松说能领稻种,半刻都等不及,早早就套了车去县衙将稻种领回来。

平时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程二牛,为了种好地,先是刻苦地跟着两个女儿学会了当地话,又跟几个兄弟练了好几遍搭话的开场白。

而后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在地里琢磨,就是拎些吃食去找村里的种地好手。

天气渐暖,如今随处可见各村的村民放水、犁田耕地、播种育苗的忙碌身影,程二牛只需多看几眼,就能确定那些人的种地水平。

很快,程二牛就带着本地老农的经验之谈回来分享给大家。

程氏族人只是对关凌村的气候不太了解,真到犁田和育苗的时候,半点也不差。

还因为逃荒这些年锻炼了体力和耐力,干起活来比关凌村人更利索。

程小棠原本想赶在耕种之前,将三级商城里的农具复刻出来。

大概是因为脱离了生存必需品的范畴,这些工具需要的积分都高到离谱。随便一个平平无奇的工具,就要足足一万积分。

别说程小棠现在还负债九十九万六千七百多积分,就是抹平了赤字,也舍不得花。

最近生活安稳,家里全是喜事,她攒积分的速度大大降低。

杨氏姐弟和程文韬的注意力都不在她身上,积分持续下降。唯有程三莲,不知再琢磨什么,还能时不时冲上五百积分。

而罗离、应霜等新面孔,起始积分就没有超过五十的。

因此程小棠才打算钻系统漏洞,先将想要的工具,依样画葫芦地打造出来,在实践中慢慢改进细节。

然而春耕时间宝贵,家里人都忙得分身乏术。

别说最懂农活的二叔和擅长木工的三叔,连程天寿也顾不上招猫逗狗,天没亮就赶着大黄牛下地。

以往家里还需要有人看着小棠宝,如今刚好托付给养伤的萧昀舒照看。

萧家同样也没几个闲人,既然住在村里,就要种地。

萧昀舒买下大宅院的时候,顺带买下了那位凌富户的一百亩地和一座山头,由号称小时候种过地的萧崇负责。

如今关凌村人习惯称萧崇为萧老爷,萧昀舒为萧小公子。

萧家的底细,也在崔县令授意下,由关松透露给关村长和家里的长辈和邻居。

简而言之,就是家里营生受到北边战事影响,特来南方避难的一户财主,与京城的枢密使大人沾亲带故。

不可轻易得罪,也无需特意供着。

这话传到胡里正耳朵里,还特意派人来关心了一番,打探萧家是不是江南那些百年世族的旁系。

他们胡氏如今刚起头蹭到寒门庶族的边,哪个都得罪不起。

萧崇不耐烦应付这些,把曾经对杨氏姐弟的说辞又当众说了一遍,“老夫就是个平头百姓,有那么点家底都是辛苦钱。”

“往上数三代,均无官职。”

这才消停下来,围观的村民们看向萧家的眼神,也不再遮遮掩掩。

他们也没见过什么金尊玉贵的大人物,就羡慕萧家财大气粗的富贵日子,最好能结个儿女亲家。

萧家祖孙俩老的老,小的小,家里也没个女人管事,那能叫做家吗?

也就是如今老少妇人们都忙着地里的活计,等春耕一过,不少人已经准备好成为萧宅的女主人了。

还有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先找上罗离、应寒这些小伙子大姑娘打探口风,三不五时地送些山里挖的野菜套近乎。

应寒正愁没机会联系方言,毫不犹豫地将萧崇卖了个底朝天。

反正萧老头一辈子无儿无女,能有个知冷知热的老伴,还能老树开花焕发些活力、

对此一无所知的萧崇,刚从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