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不会是这里的住户,一定是来走亲戚的,我说对吧?”下棋的老人又问道。 “我看你,看你......像谢家人......” 森正要说话被旁边一个坐轮椅的老人打断,森转眼看了看这位老人,只见他没有头发,戴着老花镜,穿着挺考究,年龄上比眼前下棋的这帮老人要偏大,手里正还拿着一份报纸在看,明显和眼前这些下棋的老人不是一个级别。 “杨老,咱们这里有谢家人吗?”另一个下棋的老人大声问道,可以看出这位杨老的耳朵不好。 “呵呵,有,......不过在你们这帮崽子们出生之前就不在了......”杨老当作玩笑似的说道。其他老人们听来传来一阵大笑。 森很纳闷,也没有说话,就想听听他们到底能说些什么。 “小伙子,这位杨老是我们大院中年龄最大的长者,经历了很多世事,是我们这帮崽子的前辈,看不出来他已经是个102岁的老人吧?”下棋的老人笑呵呵地说道。 森笑了笑摇摇头,他知道102岁和自己真实年龄相比还是差了点,自己的真实年龄比他更年长。把自己看作是谢家人,让他有点意外,想必眼前这个老人一定是从自己的外表知道点什么,他很感兴趣。 “谢家人是什么人?”森问身旁下棋的老人道。 “我们这里没有姓谢的人家,再往前就要问杨老了,......杨老,您认识姓谢的人家是怎么回事?”下棋的老人又转向了杨老。 老人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了森,嘴里还不住地说“太像了、太像了......” “小伙子你应该认识谢瑞同吧,按年龄算他应该是你的曾祖或者祖父了......” 森听了‘谢瑞同’三个字,脑袋里懵了一下,这个名字很熟悉,却想不起来,他不敢去深想,怕会头痛吓坏这群老人。 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旁边下棋的老人就开始八卦了,甚至比森的心都急。 “杨老,这个谢瑞同是什么人?是曾经的谢家人吗?为什么不在了?” “说来话长了,他们家在我们院里曾经是想当当的......”杨老一阵感慨。 众位老人似乎都来了兴致,也没有再认真下棋了,都兴致勃勃想听杨老怎么说这个谢家,杨老扶了一下眼镜继续说道: “这谢家曾经是南洋的华侨,民国初年回国定居,祖上是道光年间下南洋做生意的,光绪年间谢瑞同的父亲帮助过辛亥革命筹款,很得孙文的赏识,在推翻清政府上出了很多力,正因为这些功绩就在当初的民国政府中担任了要职,全家也跟着回国了......” 故事一下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他们不知道这里曾住着一位当年民国时期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呢?”下棋的老人迫不急待地追问道。 杨老又扶了扶眼镜,整了整耳朵里的助听器,说道: “后来谢瑞同出生了,应该是民国三年,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比谢瑞同大十多岁,用当年的话说,谢瑞同就是老幺儿,他父亲中年得子对这个儿子格外宠爱;在他两岁时举家搬到了这里,这里头一批入住的是当年民国政府或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当时可是高级别墅区,门口都有警卫把守,卖国贼汪精卫的暗杀特务都进不了这......” 老人们听了唏嘘不已,他们当中没有第一批就来这里入住的,大多都是后来祖辈或者父辈在当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才住了进来,一直延续至今,也曾经听长辈提起过当年第一批入住的人,也是道听途说罢了,没有杨老说得这么仔细。 “杨老,那您和这谢家应该很熟吧......”其中一个老人问道。 “呵呵,很熟,我爷爷当年是和谢家第一批进来的,我爷爷大家都应该清楚吧,这个不用我多说了。”杨老笑呵呵地说道。 “那是,谁不知道你老的祖上是京城大学第一任校长......” 杨老看起来很得意,红光满面的,似乎很乐意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森一言不发,一直在用心听着,听杨老说的这些事,他很陌生,但是有些字眼却似曾相识。 “那谢家人后来到哪里去了?”另一个老人听得起劲,怕杨老年龄大了又转移话题,迫不及待地问道。 杨老眼神很凝重,似乎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