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庆拉开架势,拿腔拿调:“忠顺王立马就说:当年太上南巡,臣跟去过,觉得当地景色甚好,还呆了一年才回来。
“虽然算不得根基,但好歹风物人情还是比旁人熟悉的!
“北静王就急了!他竟然说,他跟金陵四姓都熟得很,去了江南,这四家子肯定能帮上大忙!”
林黛玉听得脸色一变。
窗外,闲走过来,听见“忠顺王”三个字便立住没走的妙玉,慢慢挪到了另一侧暗影下,屏息静听。
“……愉亲王一通讽刺挖苦。陛下又替北静王说话,说四王八公十二侯本就是在太上军中打出来的同袍情谊。
“金陵四姓除了皇商薛氏,本就是那时候结下的姻亲,若说不熟不帮衬,倒是假话了。
“北静王脸上那得意还没下去,陛下却又说:可溶哥儿毕竟年轻,不知治水的难处。
“这件事交给他,差事办不好倒也罢了,再派人补救就是。可若是砸了北静王府的面子,岂不是让太上连万寿节都过不好?
“愉亲王和忠顺王立马跟着起哄。北静王这一怒,竟立了军令状,拿着北静王府的那座宅子做抵押!说是差事办砸了,就让出来给二皇子出宫开府!”
黛玉眼睛一眯:“二皇子?”
这帮人的手,竟然都伸到皇子身上去了?
卢长庆被她这一声问,问得愣了一愣,才又续上刚才的话:“皇上自然不会答应这一条,只让他立了军令状:若是这件事办得不漂亮,就在两江镇守三年,不得回京!”
镇守两江!?
这不是把整块肥肉都吊在了狐狸嘴巴跟前!?
黛玉低头屈指算了一算,轻轻地笑了起来:“三年后啊!”
三年后,太上皇七十四岁。
二皇子十八、三皇子和四皇子十七。应该都已经成亲开府了。
京城朝局最关键的几件事,差不多,应该都完了。
最多最多,能让北静王赶回来给太上皇去守皇陵!
黛玉轻轻松了口气。
只要北静王不在京城,她做许多事就没了顾忌。这可,太好了。
“众位王爷竖着大拇指起哄称赞。皇上却说,最难的差事派给了年纪最小的兄弟,哥哥们还该帮衬一二才是。
“恪谨亲王马上说,既然如此,我家小子闲着,给溶哥儿当跟班吧!
“愉亲王也说工部有两个任期刚满还没定接下来去哪儿的,不如先去江南治理水患,又正是本差。
“敦诚亲王便拉着忠顺亲王说,他俩年长,当年太上赏得地多铺子多,比几个兄弟都有钱。别人出力,他们出钱。
“北静王听了这话就挤对愉亲王,说他什么都不出。愉亲王脱口而出:我出了工部两个人呢!
“忠顺王接口就道:那是朝廷的人!那是你的人吗?愉亲王你虽然辅政,可你还是臣子呢!怎么着,当龙椅已经是你的了?
“北静王也跟着敲边鼓,大惊失色,呀呀呀地喊,东张西望问今儿当值的殿中侍御史在哪里,为什么还不出来弹劾愉亲王言行狂悖、心欲不臣!
“还是陛下打了个圆场,笑着说,不过是一时失言,当不得真。
“又打趣愉亲王,这不得花个两万银子,买个平安?不然这群混不吝的真去太上那儿告状,怕皇叔也是要跪甘露殿的台阶的!”
黛玉听得笑起来,问卢长庆:“陛下今儿讹了多少银子出来?”
卢长庆一伸手:“五万两!”
晴雯雪雁一声惊呼。
“愉亲王两万两,忠顺亲王、敦诚亲王各一万六千两,恪谨亲王八千两。”
黛玉不由莞尔:“忠顺、敦诚、恪谨三位,算起来都是一样的太上的堂兄弟,这样不一例,恪谨亲王岂不没面子?”
“才不会呢!陛下说,恪谨亲王不善经营,家里人口多、饭量大,说另外那八千银子,皇上内库替他出了!”
卢长庆一声未完,晴雯已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众人看她。
晴雯忙憋住笑,低下头去。
黛玉瞪了她一眼,叫小红:“去看看匣子里还有多少现钱。都拿来。”
卢长庆一呆,忙双手乱摆:“不行不行!陶爷爷交代过,说我若敢再从姑娘手里接走一个子儿,从此以后就不许我再进宫了!”
往门外看看,又挪近些,悄悄地告诉黛玉:“陛下有钱!消息都撒出去了,京畿附近的皇商富户,都在陆续捐银子呢!
“陛下放出话去了,等八月里他过万寿时,要亲眼见一见这些‘义商’!”
商贾人家,能得陛下亲自诏见,那捐款岂不是要捐疯了?!
黛玉扇子遮口,自己也忍不住笑,轻声道:“陛下当年看着我林家万贯家财,竟没动手,看来先父跟陛下的情谊,委实不一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