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系统奖励发放(2 / 2)

课题的理解全部来自于参加各种会议,听其他人在那吹水,然后回来将其作为新一届研究生的课题。”

“直到看到同行们或是被逼无奈为毕业,或刻意而为要骗奖,在导师的授意下,对实验数据弄虚作假。”

“这可是中科大啊!”小伙伴悲愤地低嚎道。

“这可是我们国家顶尖的几所高校之一!连中科大的科研环境都变成了这样子,那些211大学、那些双非大学的科研环境又是如何的恶劣?”

“完全不敢想象!”

“中国的科研还有得救吗?!”

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为了一道绝望地自语。

李圣和其他两人沉默了。

李圣的导师是阮建昌教授,品性也是非常好,他的本科舍友有两个也在本校读博,只是他们遇到的导师就如同中科大小伙伴所讲一样。

他面色沉重,想说些什么辩解,但又化为沉默。

这个小伙伴不爱国吗?

爱!

他比网上的任何一个键盘侠都爱国,不然也不会出现在光芯研究中心。

但为什么会这么悲观?

因为……只有你在这个圈子里,你才知道学术圈环境有多差。

每每说到我国被科技封锁,总能找到化工与材料的身影。

诚然,无数学子在看到国家的号召后都加入了这个行业,但是等着他们的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生化环材的一大特点就是作为实验科学,实验大于一切,但是随着发展实验门槛越来越高,表征成本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复现难度越来越大。

一个不能轻易复现的研究,在其中造假是很容易的。仔细一翻阅,你会发现近些年爆出的学术造假十有八九是出在生化环材。

那国外科研环境就会比国内好吗?

会好一点,但是该烂还是烂,差不多就是百步和五十步的区别。

“这就是所谓‘产学研’脱节的原因。如果不水文章,不造假,除非天赋异禀运气爆棚之人,大多数生化环材的人都会先面临生存的问题。”清华小伙伴叹道。

不水文章就留不下来,更评不了职称,评不了职称收入薄弱,生活便会艰巨。

有时候,搞科研还真听家境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搞不起科研。

“生化环材的科研圈子早已经没有真正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研究的年轻人了,科研只是大家谋生的手段罢了。”中科大小伙伴心灰意冷地说道。

老一辈材料人为国家做了不少切实的贡献,但当前部分40-60岁范围的所谓教授确实德不配位。

派系林立,学阀当道,污染环境,使得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步履维艰,为了生计不得不妥协。

哪怕是像许晨阳这种有实力的海归学者,还不是被环境又给逼走了?

……

还差一点,稍等。

我在大学当校长